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慈善基金会多元化监管问题研究--以S市慈善基金会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概念界定及理论第12-16页
        1.2.1 概念界定第12-13页
        1.2.2 相关理论第13-16页
    1.3 文献研究第16-20页
        1.3.1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9页
        1.3.2 国外研究综述第19-20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2章 S市慈善基金会的发展第22-30页
    2.1 S市慈善基金会发展历程第22-24页
        2.1.1 第一阶段(1994-2003)第22-23页
        2.1.2 第二阶段(2004-2013年)第23-24页
    2.2 S市慈善基金会发展现状第24-30页
        2.2.1 基金会收入与支出情况第24-27页
        2.2.2 基金会组织架构第27-30页
第3章 法律与制度制约:政府监管乏力的双重因素第30-37页
    3.1 法律层面:政府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第30-32页
        3.1.1 慈善基金会监管实体法的缺失第30-31页
        3.1.2 慈善基金会单行法执行的乏力第31-32页
        3.1.3 行政法规效力不足第32页
    3.2 双重管理体制:监管乏力的制度性因素第32-34页
        3.2.1 基金会准入门槛高第32-33页
        3.2.2 责任界限不清晰:双重监管体制的必然第33-34页
        3.2.3 基金会自主权的阻碍第34页
    3.3 操作型监管制度未落实第34-37页
        3.3.1 S市慈善基金会信息公开制度情况第34-36页
        3.3.2 流于形式的年检制度第36页
        3.3.3 未建立重大活动报告制度第36-37页
第4章 他律弱化:社会主体监督的不足第37-45页
    4.1 “第四权力”:媒体监督仍待发展第37-39页
        4.1.1 传统媒体监督:发声受制于政府第37-38页
        4.1.2 舆论趋势流行:新媒体监督第38页
        4.1.3 媒体监督权力不足第38-39页
    4.2 公众监督:公民个人监督乏力第39-41页
        4.2.1 公众监督的本质:委托权力制约代理权力第39-40页
        4.2.2 公众监督“失效”原因第40页
        4.2.3 慈善行为的直接主体的监督难以落实第40-41页
    4.3 第三方机构监督尚处起步阶段第41-45页
        4.3.1 外国的慈善第三方监督机构第41-42页
        4.3.2 我国第三方监督机构的现存问题第42-43页
        4.3.3 中民捐助信息中心:第三方独立机构的萌芽第43-45页
第5章 内部监督虚位:慈善基金会自我监督的路径匮乏第45-56页
    5.1 自律:慈善基金会的自身建设第45-48页
        5.1.1 自律与他律的辩证关系第45-46页
        5.1.2 慈善组织固有的志愿失灵第46-47页
        5.1.3 “经济人”个体与慈善组织志愿失灵第47-48页
    5.2 慈善透明度:基金会自主信息公开不全第48-54页
        5.2.1 S市慈善基金会的透明性建设第48-50页
        5.2.2 《中国慈善透明度报告》:慈善组织信息监测公开报告第50-52页
        5.2.3 慈善基金会信息公开问题第52-54页
    5.3 基金会内部治理结构的困境第54-56页
        5.3.1 理事会成员组成不利于内部监督职能发展第54-55页
        5.3.2 监事会监督权力没有保障第55-56页
第6章 路径创新:实现慈善基金会多元监管的必由之路第56-62页
    6.1 制度保障:慈善基金会的法律体系建设第56-57页
        6.1.1 《慈善法》出台刻不容缓第56页
        6.1.2 其他法律法规与《慈善法》并行发展第56-57页
    6.2 建立健全“一体两翼”的监管体系第57-59页
        6.2.1 平等的“伙伴”——重构政府与基金会关系第58页
        6.2.2 建立独立第三方慈善监管机构符合中国国情第58-59页
        6.2.3 发展基金会监事治理机制第59页
    6.3 多元化监管合力构成第59-62页
        6.3.1 多元化监管中政府的监督责任第59-60页
        6.3.2 多元化监管中的媒体监督责任第60页
        6.3.3 多元化监管中的基金会自我监督责任第60-62页
第7章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卷内备考表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倒逼”推动行政改革?--基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多元治理:普遍参与下的分立与制衡--南京C社区多元治理的形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