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8页 |
第2章 我国法律关于职务犯罪自首认定的立法现状 | 第8-16页 |
2.1 刑法对自首的一般规定及其解读 | 第8-9页 |
2.1.1 刑法中自首的规定及其处理原则 | 第8页 |
2.1.2 对刑法规定的解读 | 第8-9页 |
2.2 司法解释对自首的具体规定 | 第9-16页 |
2.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自首的界定 | 第9-11页 |
2.2.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对自首的界定 | 第11-13页 |
2.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对自首的界定 | 第13-16页 |
第3章 职务犯罪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自首认定之比较 | 第16-22页 |
3.1 特别法与一般法之比较 | 第16页 |
3.2 办案机关与司法机关之比较 | 第16-18页 |
3.2.1 司法机关的概念 | 第16-17页 |
3.2.2 司法机关与办案机关的概念 | 第17页 |
3.2.3 纪委监察机关纳入办案机关之不同理解 | 第17-18页 |
3.2.4 纪委监察机关纳入办案机关对职务犯罪自首认定的影响 | 第18页 |
3.3 强制措施与调查措施之比较 | 第18-20页 |
3.3.1 强制措施的 | 第18页 |
3.3.2 调查措施的概念 | 第18-19页 |
3.3.3 强制措施与调查措施之异同 | 第19页 |
3.3.4 将调查措施纳入司法过程对自首的影响 | 第19-20页 |
3.4 自动投案条件之比较 | 第20页 |
3.4.1 一般刑事犯罪案件自动投案条件 | 第20页 |
3.4.2 职务犯罪案件自动投案条件 | 第20页 |
3.5 特别自首之比较 | 第20-22页 |
3.5.1 一般刑事案件之特别自首 | 第20-21页 |
3.5.2 职务犯罪案件之特别自首 | 第21-22页 |
第4章 职务犯罪自首认定若干疑难问题及现实困境 | 第22-28页 |
4.1 关于投案“自动性”如何认定的问题 | 第22-23页 |
4.2 关于投案后供述犯罪事实的时间问题 | 第23-25页 |
4.2.1 关于一般刑事犯罪案件供述犯罪事实的时间问题 | 第23页 |
4.2.2 关于职务犯罪案件中供述犯罪事实的时间问题 | 第23-24页 |
4.2.3 关于“在办案机关调查谈话、讯问、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期间,交代犯罪事实”的理解问题 | 第24-25页 |
4.3 关于“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的理解问题 | 第25-26页 |
4.4 关于“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犯罪事实或已掌握线索针对犯罪事实”的理解 问题 | 第26-28页 |
4.4.1 对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犯罪事实理解问题 | 第26页 |
4.4.2 对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理解问题 | 第26-28页 |
第5章 职务犯罪案件自首情节的认定 | 第28-41页 |
5.1 自动投案的认定 | 第28-30页 |
5.1.1 自动投案中投案“自动性”的认定 | 第28-29页 |
5.1.2 自动投案的时间节点的认定 | 第29-30页 |
5.1.3 自动投案对象的认定 | 第30页 |
5.2 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认定 | 第30-36页 |
5.2.1 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时间节点的认定 | 第30-32页 |
5.2.2 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内容的认定 | 第32-35页 |
5.2.3 对办案机关已掌握犯罪事实或已掌握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的认定 | 第35-36页 |
5.3 调查谈话、讯问、采取强制措施或调查措施期间的认定 | 第36-37页 |
5.3.1 讯问期间与强制措施期间 | 第36页 |
5.3.2 调查谈话与调查措施期间 | 第36-37页 |
5.4 职务犯罪案件自首认定中应重点把握几个问题 | 第37-41页 |
5.4.1 标准自首认定要紧扣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两大法定条件 | 第37-38页 |
5.4.2 特别自首应紧扣办案机关掌握犯罪事实程度和是否如实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 | 第38页 |
5.4.3 职务犯罪案件自首认定标准不能因为办案部门不同而有所区别 | 第38-39页 |
5.4.4 职务犯罪自首认定应把握好刑事政策和立法目的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