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概述 | 第8-20页 |
1.1 隐私及隐私权概述 | 第8-14页 |
1.1.1 隐私 | 第8-10页 |
1.1.2 隐私权 | 第10-14页 |
1.2 公众人物隐私权概述 | 第14-20页 |
1.2.1 公众人物 | 第14-17页 |
1.2.2 公众人物隐私权 | 第17-20页 |
第2章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和保护的必要性与原则 | 第20-27页 |
2.1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2.1.1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 第20页 |
2.1.2 满足公众合理兴趣的需要 | 第20-21页 |
2.1.3 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需要 | 第21页 |
2.2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2.2.1 人格尊严受保护的必然选择 | 第21-22页 |
2.2.2 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理依据 | 第22-23页 |
2.2.3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现实必要性 | 第23页 |
2.3 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和限制的原则 | 第23-27页 |
2.3.1 人格尊严受保护原则 | 第23-24页 |
2.3.2 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原则 | 第24页 |
2.3.3 事业相关性原则 | 第24-25页 |
2.3.4 区别对待原则 | 第25-26页 |
2.3.5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和保护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 第27-37页 |
3.1 国外立法中关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相关规定 | 第27-29页 |
3.1.1 美国 | 第27页 |
3.1.2 德国 | 第27-28页 |
3.1.3 国外立法带来的启示 | 第28-29页 |
3.2 我国关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 第29-32页 |
3.2.1 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立法的现状 | 第29-30页 |
3.2.2 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3 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立法的建议 | 第32-37页 |
3.3.1 根据不同的类别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采取不同保护方式 | 第33页 |
3.3.2 在民法典中专章规定隐私权或制定专门的《隐私权法》 | 第33-34页 |
3.3.3 明确公众人物隐私权所保护的具体内容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