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财务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7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9-2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1.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1.2.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1.2.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23页
    1.3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第23-25页
        1.3.1 论文结构第23-24页
        1.3.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25-27页
第二章 财务供应链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27-65页
    2.1 基础理论与财务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模型的构建第27-42页
        2.1.1 供应链理论第27-31页
        2.1.2 财务供应链理论第31-33页
        2.1.3 财务供应链风险理论第33-34页
        2.1.4 财务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模型的构建第34-42页
    2.2 财务供应链风险识别研究综述第42-44页
        2.2.1 供应链风险识别的概念第42-43页
        2.2.2 供应链风险识别方法研究综述第43-44页
    2.3 财务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综述第44-54页
        2.3.1 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第44-49页
        2.3.2 财务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第49-51页
        2.3.3 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现状第51-54页
    2.4 财务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综述第54-63页
        2.4.1 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现状第54-56页
        2.4.2 财务供应链链内风险控制第56-58页
        2.4.3 财务供应链外部融资风险控制第58-61页
        2.4.4 供应链风险预警与控制第61-63页
    2.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三章 财务供应链风险的识别研究第65-92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财务供应链风险因素构成分析第66-72页
        3.2.1 战略层风险因素第67页
        3.2.2 财务供应链外部风险因素第67-69页
        3.2.3 供应链合作伙伴财务风险因素第69-70页
        3.2.4 财务供应链链内企业间融资风险因素第70-71页
        3.2.5 财务供应链外部融资风险因素第71-72页
    3.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财务供应链风险识别模型第72-77页
        3.3.1 模糊层次分析法第72-73页
        3.3.2 模型建立第73-76页
        3.3.3 模型求解第76-77页
    3.4 模型的实证研究第77-82页
    3.5 基于因子分析的供应链风险识别第82-89页
        3.5.1 财务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第82-83页
        3.5.2 量表设计第83-85页
        3.5.3 问卷设计第85页
        3.5.4 数据收集与分析第85-89页
    3.6 模型对比研究第89-91页
    3.7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四章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IIM模型)的财务供应链节点风险评估第92-114页
    4.1 引言第92-93页
    4.2 不可操作性输入输出模型(IIM模型)的介绍第93-103页
        4.2.1 列昂悌夫投入产出模型第93-94页
        4.2.2 不可操作性输入输出模型(IIM模型)第94-96页
        4.2.3 财务供应链的IIM模型第96-103页
    4.3 财务供应链节点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第103-112页
        4.3.1 财务供应链不可运作性与经济损失第103-106页
        4.3.2 供应链风险的多指标评价第106-110页
        4.3.3 关联企业调整后财务供应链风险评估第110-112页
    4.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五章 财务供应链链内融资风险控制第114-138页
    5.1 引言第114-115页
    5.2 财务供应链链内融资风险的控制第115-117页
        5.2.1 利用供应链的中的期权契约来控制风险第115-116页
        5.2.2 打造柔性财务供应链第116-117页
        5.2.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第117页
    5.3 财务供应链计划第117-136页
        5.3.1 财务供应链计划第118页
        5.3.2 优化模型原理第118-129页
        5.3.3 实证分析第129-136页
    5.4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六章 财务供应链外部融资风险控制第138-172页
    6.1 引言第138-139页
    6.2 财务供应链外部融资风险介绍第139-145页
        6.2.1 财务供应链外部融资的含义第139-140页
        6.2.2 财务供应链外部融资的风险及其来源第140-145页
    6.3 财务供应链外部融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45-153页
        6.3.1 Ⅰ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第145-147页
        6.3.2 Ⅱ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第147-149页
        6.3.3 Ⅲ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第149-151页
        6.3.4 Ⅳ类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51-153页
    6.4 财务供应链外部融资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实证研究第153-170页
        6.4.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153-155页
        6.4.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55-166页
        6.4.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第166-167页
        6.4.4 BP神经网络的构建与结果分析第167-169页
        6.4.5 财务供应链融资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的构建第169-170页
    6.5 本章小结第170-172页
第七章 财务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研究第172-182页
    7.1 引言第172-173页
    7.2 事前风险管理策略第173-177页
        7.2.1 源于供应链自身的事前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第174页
        7.2.2 源于银行或金融机构的事情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第174-175页
        7.2.3 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选择机制的构建第175-176页
        7.2.4 银行或金融机构的供应链中企业的准入机制第176-177页
    7.3 事中风险管理策略第177-179页
        7.3.1 财务供应链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第177-178页
        7.3.2 财务供应链危机应对机制的构建第178-179页
    7.4 事后风险管理策略第179-181页
        7.4.1 财务供应链风险证券化第179-180页
        7.4.2 基于套期保值思想的期货期权机制的风险规避机制第180-181页
    7.5 本章小结第181-182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182-185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82-183页
    8.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第183页
    8.3 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83-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第198-199页
致谢第199-200页
附录第200-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河湖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治理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ross-Linked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Low Polymerization Degree Chitosan Pyruvic Acid Derivatives for the Removal of Lead, Copper and Cadm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