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现当代舞剧的创作变迁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 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五、 难点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中国舞剧的萌芽与发展 | 第13-16页 |
一、 萌芽阶段 | 第13-14页 |
二、 探索到发展阶段 | 第14-15页 |
三、 自主创作和芭蕾“民族化”阶段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国舞剧发展的新时期 | 第16-19页 |
一、 大型舞剧出现 | 第16-17页 |
二、 内容和形式趋向多元化 | 第17页 |
三、 涌现了大批专业人才 | 第17-19页 |
第三章 90 年代中国舞剧的蓬勃发展 | 第19-23页 |
一、 舞蹈家与舞蹈编剧成为舞剧发展动力 | 第19页 |
二、 广博的选材内容促进了舞剧蓬勃发展 | 第19-20页 |
三、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舞剧的重视和支持 | 第20-21页 |
四、 世界舞剧发展促进了我国舞剧事业的发展 | 第21-23页 |
第四章 新世纪中国舞剧创作发展 | 第23-27页 |
一、 《阿诗玛》与《胭脂扣》舞剧赏析 | 第23-25页 |
(一) “20 世纪经典”——《阿诗玛》 | 第23页 |
(二) 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胭脂扣》 | 第23-25页 |
二、 现当代舞剧创作特点 | 第25-27页 |
(一) 融入舞剧的编舞风格多样化 | 第25-26页 |
(二) 剧情陈述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勇于创新 | 第26页 |
(三) 舞剧民族特色增强实现民族化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