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欠驱动抓握桁架杆运动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来源、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0-14页
        1.2.1 灵长类仿生机器人悬臂运动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欠驱动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3 分析与总结第14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设计第15-23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抓握目标杆运动过程第15-16页
    2.3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结构设计第16-21页
        2.3.1 现有手爪分析与摩擦轮传动机构改进第16-18页
        2.3.2 转动关节设计第18-19页
        2.3.3 电机与减速器选型第19-21页
    2.4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第21-22页
        2.4.1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控制原理第21页
        2.4.2 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组成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第23-32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正运动学分析第23-25页
    3.3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第25-27页
    3.4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第27-31页
        3.4.1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物理模型第27-28页
        3.4.2 Euler-Lagrange 方程第28-29页
        3.4.3 励振阶段与抓握阶段动力学方程第29-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控制器设计第32-43页
    4.1 引言第32页
    4.2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励振阶段可控性分析第32-34页
        4.2.1 励振阶段非完整约束特性分析第32页
        4.2.2 励振阶段耦合特性分析第32-34页
    4.3 励振阶段控制律推导第34-35页
    4.4 励振阶段控制策略第35-39页
        4.4.1 能量泵升控制策略第35-36页
        4.4.2 参数激励控制策略第36-39页
    4.5 抓握阶段控制策略第39-42页
        4.5.1 抓握阶段可抓握区域分析第39-41页
        4.5.2 抓握阶段控制器第41-42页
    4.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仿真与结果分析第43-52页
    5.1 引言第43页
    5.2 三自由度仿猿双臂手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第43-45页
        5.2.1 虚拟样机的建立第43-44页
        5.2.2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第44-45页
    5.3 联合仿真控制系统的建立第45-46页
    5.4 控制系统调试结果第46-50页
        5.4.1 励振阶段第46-48页
        5.4.2 抓握阶段第48-50页
    5.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2O模式下电子商务用户接受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下一篇:GS算法解决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匹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