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目的第10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2 理论依据第11-12页
        1.2.1 组织行为学理论第11页
        1.2.2 学生发展学理论第11页
        1.2.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概述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概述第13-14页
        1.3.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第14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学生社团的类型、特点和作用第16-21页
    2.1 学生社团的类型第16-17页
        2.1.1 理论学习型社团第16页
        2.1.2 学术科技型社团第16页
        2.1.3 公益志愿型社团第16页
        2.1.4 文化艺术型社团第16页
        2.1.5 体育健身型社团第16-17页
    2.2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特点第17-18页
        2.2.1 社团突出实践性第17页
        2.2.2 参与人数比例高第17页
        2.2.3 社团成员广泛第17页
        2.2.4 社团成员流动快第17页
        2.2.5 社团发展不均衡第17-18页
    2.3 学生社团的功能与作用第18-21页
        2.3.1 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18页
        2.3.2 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第18-19页
        2.3.3 体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第19-20页
        2.3.4 加快高职学生对职业角色的适应第20-21页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第21-32页
    3.1 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的调查第21-23页
        3.1.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第21页
        3.1.2 调研实施基本情况第21-23页
    3.2 学生社团状况第23-25页
        3.2.1 社团的组织管理形式第23页
        3.2.2 社团成员基本状况第23-25页
    3.3 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5-32页
        3.3.1 学校的社团管理不到位第25页
        3.3.2 学生社团自身建设能力薄弱第25-28页
        3.3.3 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第28-30页
        3.3.4 社团类型、层次发展不均衡第30-31页
        3.3.5 社团活动吸引力不强第31-32页
第四章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2-38页
    4.1 学校对学生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第32-33页
        4.1.1 学校对社团的认识和定位不清第32页
        4.1.2 学校的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第32页
        4.1.3 管理政策和措施不完善第32-33页
        4.1.4 研究机制不健全第33页
    4.2 社团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不明确第33-34页
        4.2.1 创立社团盲目跟风第33页
        4.2.2 社团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第33-34页
        4.2.3 社团发展不能健康持续第34页
    4.3 社团活动缺乏特色和内涵第34-36页
        4.3.1 社团活动层次不高第34-35页
        4.3.2 社团的品牌意识不强第35页
        4.3.3 社团的组织文化未形成第35-36页
    4.4 学生对社团的认知存在误区第36页
        4.4.1 学生选择社团存在盲目性第36页
        4.4.2 学生参与社团存在功利性第36页
    4.5 受高职院校的学制和文化氛围的影响第36-38页
        4.5.1 学制限制了社团深入发展第36-37页
        4.5.2 校园文化影响了社团蓬勃发展第37-38页
第五章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对策第38-49页
    5.1 明确学生社团的科学定位第38-39页
        5.1.1 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第38页
        5.1.2 确立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第38页
        5.1.3 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管理格局第38-39页
    5.2 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机制第39-42页
        5.2.1 建立长效的研究机制第39-40页
        5.2.2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第40-41页
        5.2.3 建立实效的激励机制第41-42页
    5.3 完善社团发展工作保障第42-45页
        5.3.1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第42-43页
        5.3.2 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第43-44页
        5.3.3 加大社团干部队伍培养第44页
        5.3.4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第44-45页
        5.3.5 搭建社团交流学习平台第45页
    5.4 加强社团自身建设第45-49页
        5.4.1 完善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第45-46页
        5.4.2 构建特色社团文化第46-48页
        5.4.3 实施社团品牌战略第48-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9页
    附录 1: 访谈提纲第52-53页
    附录 2:学生社团调查问卷(社团干部)第53-56页
    附录 3:学生社团调查问卷(会员)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学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职电工电子类课程行动导向法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