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现状——以丽水法院适用缓刑为例 | 第12-20页 |
(一) 缓刑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2-13页 |
1. 缓刑的概念 | 第12页 |
2. 缓刑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 我国缓刑适用条件的解读 | 第13-14页 |
1. 刑法关于缓刑适用条件的规定 | 第13-14页 |
2. 司法解释关于缓刑适用条件的规定 | 第14页 |
(三) 丽水法院缓刑适用的实证考察 | 第14-20页 |
1. 丽水法院缓刑适用的整体概况 | 第14-16页 |
2. 不同罪名缓刑适用之情况分析 | 第16-17页 |
3. 年龄结构对缓刑适用影响之情况分析 | 第17-18页 |
4. 本地籍与外地籍对缓刑适用影响之情况分析 | 第18-20页 |
二、当前我国缓刑适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0-29页 |
(一) 我国缓刑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1. 缓刑适用的不平衡 | 第20-21页 |
2. 缓刑适用的不主动 | 第21-22页 |
(二) 缓刑适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2-29页 |
1. 法官对指导缓刑适用的刑事政策认识不到位 | 第22-23页 |
2. 法官对缓刑适用条件理解不一 | 第23-27页 |
3. 缓刑适用程序设计不合理 | 第27-29页 |
三、完善我国缓刑制度适用之建议 | 第29-41页 |
(一) 坚持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缓刑适用 | 第29-32页 |
1. 扩大多发性罪名适用缓刑的范围 | 第29-30页 |
2. 控制贪污、受贿案件的缓刑适用 | 第30-31页 |
3. 扩大外地籍被告人缓刑适用 | 第31-32页 |
4. 特殊人员的缓刑适用标准从宽 | 第32页 |
(二) 进一步细化缓刑适用的具体条件 | 第32-34页 |
1. 明确“犯罪情节较轻”的具体内涵 | 第33-34页 |
2. 把握“悔罪表现”的判断标准 | 第34页 |
3. 明确“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含义 | 第34页 |
(三) 合理设计缓刑适用的程序 | 第34-39页 |
1. 健全缓刑适用内部工作程序 | 第34-35页 |
2. 慎用审前羁押性强制措施 | 第35-36页 |
3. 规范审前社会调查制度 | 第36-38页 |
4. 健全与相关部门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机制 | 第38-39页 |
(四) 实行缓执相结合的缓刑制度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