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 关于食品安全概念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研究 | 第10-12页 |
(三) 关于政府“条块关系”的研究 | 第12页 |
(四) 小结 | 第12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 食品安全 | 第13页 |
(二)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第13-14页 |
(三) 基层政府与“条块”关系 | 第14页 |
五、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 政府规制理论 | 第14-15页 |
(二) 政府间关系理论 | 第15页 |
(三)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15-16页 |
(四) 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 个案研究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基本特征 | 第18-22页 |
一、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 第18-20页 |
(一) 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成形(1965-2004) | 第18-19页 |
(二) 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成熟(2004-2009) | 第19-20页 |
(三) 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向“以块为主”体制的转变(2009-) | 第20页 |
二、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阶段变迁的基本特征分析 | 第20-22页 |
(一) 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 | 第20页 |
(二) 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 | 第20-21页 |
(三) 运行制度进一步创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以条为主”监管体制的转型路径分析 | 第22-28页 |
一、浦东新区基层政府“以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一) 各部门之间不能做到“无缝对接” | 第22-23页 |
(二) 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 | 第23页 |
(三) 基层政府“看得见管不着” | 第23-24页 |
二、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型的基本做法 | 第24-25页 |
三、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一) 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1、块块职责的膨胀 | 第25-26页 |
2、上下级权责不对等 | 第26页 |
(二) 浦东新区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型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1、政府层级授权的主导性与压力型体制 | 第26-27页 |
2、基层政府职能错位与职能执行力下降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浦东新区基层政府“以块为主”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一、浦东新区基层政府“以块为主”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 | 第28-29页 |
二、浦东新区基层政府“以块为主”监管体制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 第29-30页 |
(一) 基层政府过度追逐经济利益 | 第29-30页 |
(二) 基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动力不足 | 第30页 |
三、浦东新区基层政府“以块为主”监管体制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一) 基层政府权小责大 | 第30-31页 |
(二) 条条管理缺乏权威 | 第31-32页 |
第五章 优化浦东新区基层政府“以块为主”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路径思考 | 第32-38页 |
一、完善“以块为主”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权责 | 第32-33页 |
(一) 理顺条块权责 | 第32页 |
(二) 破解职责同构 | 第32-33页 |
(三) 建立协调机构 | 第33页 |
二、探索“以块为主”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创新 | 第33-35页 |
(一) 落实属地管理机制 | 第33-34页 |
(二) 落实专人负责机制 | 第34页 |
(三) 落实流程整合机制 | 第34页 |
(四) 落实工作排摸机制 | 第34-35页 |
(五) 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 第35页 |
三、促进“以块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配套制度建设 | 第35-38页 |
(一)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 第35-36页 |
(二) 推进绩效考核制度建设 | 第36页 |
(三) 加强工作监督制度建设 | 第36-3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38-39页 |
附件 | 第3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