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14-46页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4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6-20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第23-24页
    第三节 研究态度与研究方法第24-26页
        一、研究态度第24-25页
        二、研究方法第25-26页
    第四节 列宁对“执政党”概念的科学阐释第26-28页
        一、更改党的名称,凸显党的性质第26-27页
        二、明确提出“执政党”概念,并给出科学的解释第27-28页
    第五节 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第28-46页
        一、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思想源头第28-40页
        二、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第40-46页
第一章 列宁执政党思想建设的理论第46-78页
    第一节 列宁思想建党理论溯源第46-48页
        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思想指导第46-47页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第47-48页
    第二节 没有社会主义的理论,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第48-58页
        一、从苏俄实际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49-53页
        二、剥夺剥夺者,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53-56页
        三、文盲是执政党的敌人,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56-58页
    第三节 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武装执政的俄共(布)第58-69页
        一、在实践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第58-61页
        二、在探索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第61-69页
    第四节 列宁执政党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态势第69-70页
    第五节 列宁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现实启示第70-78页
        一、思想宣传工作必须讲求针对性第71-73页
        二、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73-75页
        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全体人民的思想第75-78页
第二章 列宁执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第78-125页
    第一节 列宁党员条件的思想来源第78-81页
        一、党员条件的最早规定第78-79页
        二、党章第1条条文思想交锋的实质第79-81页
    第二节 “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第81-87页
        一、严把党员发展关,保证新党员质量第81-84页
        二、“清党”是纯洁党组织的办法之一第84-87页
    第三节 执政党必须具有高度组织性第87-92页
        一、阶级的先进部队,组织上必须高度统一第88-91页
        二、反对派别活动,维护党的组织性第91-92页
    第四节 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第92-103页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涵第92-93页
        二、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第93-102页
        三、民主集中制的实质第102-103页
    第五节 党的干部:宝贵的国家财富第103-118页
        一、干部的素质要求第103-106页
        二、干部的选拔第106-109页
        三、干部的考查第109-112页
        四、干部的培养第112-118页
    第六节 列宁执政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特点第118-119页
    第七节 列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现实价值第119-125页
        一、控制发展数量,提高党员质量第119-121页
        二、夯实基层组织,巩固执政基础第121-122页
        三、“一把手”必须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第122-125页
第三章 列宁执政党作风建设的理论第125-156页
    第一节 反对“革命空谈”,坚持“脚踏实地”第125-130页
        一、反对“革命空谈”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第125-128页
        二、反对“革命空谈”与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第128-130页
    第二节 与人民群众保持“活的联系”第130-136页
        一、维护人民利益,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第131-133页
        二、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与群众的牢固关系第133-136页
    第三节 坚持慎重批评,不为批评而批评第136-140页
        一、注意分寸,慎重批评第137-138页
        二、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第138-140页
    第四节 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第140-147页
        一、学习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第141-143页
        二、向资本家学习管理经济的本领并同资本家开展竞赛第143-145页
        三、学习机关管理与进行机构改革第145-147页
    第五节 列宁执政党作风建设的主要成效第147页
    第六节 列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第147-156页
        一、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地位第148-151页
        二、团结-批评-团结第151-152页
        三、主动加强学习,克服“本领恐慌”第152-153页
        四、直面“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第153-156页
第四章 列宁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第156-178页
    第一节 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第157-162页
        一、官僚主义的本质和危害第158-159页
        二、官僚主义的克服途径第159-162页
    第二节 铁一般的组织,铁一般的纪律第162-169页
        一、严守政治纪律,维护党的统一第163-164页
        二、党的组织纪律必须严格遵守第164-166页
        三、正确报告开支情况,严格执行中央决定第166-168页
        四、遵守纪律情况必须接受检查第168-169页
    第三节 “只要有贪污受贿的可能,就谈不上政治”第169-172页
        一、制订法令,惩治腐败第169-170页
        二、从严治党,决不手软第170-172页
    第四节 列宁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特点第172页
    第五节 列宁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第172-178页
        一、学习贯彻党章,维护中央权威第172-174页
        二、惩治腐败行为,筑牢执政根基第174-178页
第五章 列宁执政党制度建设的理论第178-203页
    第一节 实行民主集中制第179-182页
        一、建立民主集中制第179页
        二、健全民主集中制第179-181页
        三、模范践行民主集中制第181-182页
    第二节 实施选举制第182-185页
        一、党的机构和负责人员完全由选举产生并完全可以撤换第182-183页
        二、群众应当有权为自己选举负责的领导者,并有权撤换第183-184页
        三、选举制的必要补充:职务委任制第184-185页
    第三节 坚持集体领导制第185-188页
        一、坚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第186-187页
        二、明确个人分工,保证决策执行第187-188页
    第四节 健全党的监督制第188-194页
        一、党内监督第188-190页
        二、组织、法律监督第190-192页
        三、群众、舆论监督第192-194页
    第五节 巩固代表大会年会制第194-196页
        一、代表大会的地位第194-195页
        二、代表大会的职权第195页
        三、代表大会的完善第195-196页
    第六节 列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第196-197页
    第七节 列宁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的时代意义第197-203页
        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党的制度第197-199页
        二、提高党的治理能力,实现党的现代化第199-200页
        三、加强制度监督,发挥制度作用第200-203页
第六章 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地位第203-225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新阶段第203-209页
        一、初步形成体系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第203-204页
        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发展史上的崭新要素第204-209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指南第209-221页
        一、俄共(布)建设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力量第209-214页
        二、二战后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镜鉴第214-221页
    第三节 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历史局限性第221-225页
        一、党的领袖的任职期限没有科学的制度安排第221-222页
        二、“党政不分”难题没有真正破解第222-223页
        三、干部委任制的过度使用造成了新问题第223-225页
第七章 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第225-255页
    第一节 列宁执政党思想建设理论的新飞跃第225-229页
        一、马列主义的中国化第225-228页
        二、“中国梦”的战略构想第228-229页
    第二节 列宁密切关注党的社会成分变化思想的新拓展第229-234页
        一、不断改善党的社会成分第230-231页
        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第231-234页
    第三节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新发展第234-238页
        一、“多一些光,要让党知道一切”第234-235页
        二、党内民主就是党的生命第235-238页
    第四节 列宁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新运用第238-243页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大胆选用少数民族干部第238-242页
        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必须坚持量与质的有机统一第242-243页
    第五节 列宁密切执政党与群众关系思想的新开拓第243-246页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显著标志第244页
        二、坚持群众路线,为群众谋利益第244-245页
        三、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第245-246页
    第六节 列宁执政党反腐倡廉思想的新探索第246-250页
        一、坚持中国特色反腐道路,毫不动摇反对腐败第246-248页
        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第248-250页
    第七节 列宁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的新篇章第250-255页
        一、党的制度更加成熟第250-252页
        二、党的领导集体交接制度更加巩固第252-255页
结语第255-257页
参考文献第257-261页
致谢第261-263页
学习期间主要成果第263-264页
附录第264-268页
    附表一第264-265页
    附表二第265页
    附表三第265-268页

论文共2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中华绒螯蟹螺原体侵染罗氏沼虾血细胞过程中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