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3-36页 |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三、研究的逻辑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31-33页 |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33-3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六、创新之处 | 第35-36页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与作用 | 第36-53页 |
第一节 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36-42页 |
一、党的干部的界定 | 第36-38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38-40页 |
三、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 第42-47页 |
一、阶级性 | 第42-43页 |
二、主体性 | 第43-44页 |
三、时代性 | 第44页 |
四、实践性 | 第44-45页 |
五、长期性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第47-53页 |
一、巩固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的保证 | 第47-48页 |
二、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进而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 | 第48-49页 |
三、确保路线方针政策持续发挥效力的前提 | 第49-50页 |
四、改进作风引领社会风气健康文明发展的条件 | 第50-51页 |
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有力的保障 | 第51-53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 第53-93页 |
第一节 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渊源 | 第53-58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第53-56页 |
二、列宁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党对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 第58-77页 |
一、毛泽东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59-63页 |
二、邓小平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63-67页 |
三、江泽民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67-70页 |
四、胡锦涛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70-73页 |
五、习近平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第73-77页 |
第三节 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 | 第77-93页 |
一、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是一脉相承的 | 第78-79页 |
二、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是一脉相承的 | 第79-81页 |
三、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 第81-85页 |
四、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 第85-88页 |
五、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是一脉相承的 | 第88-93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历程 | 第93-130页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93-101页 |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93-95页 |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95-97页 |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97-99页 |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99-101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1-108页 |
一、建国初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1-103页 |
二、过渡时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3-105页 |
三、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5-107页 |
四、“文革”时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7-108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8-120页 |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08-111页 |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11-114页 |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 第114-120页 |
第四节 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 第120-130页 |
一、坚持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 | 第120-121页 |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 | 第121-122页 |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和宗旨 | 第122-123页 |
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第123页 |
五、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 第123-125页 |
六、坚持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 | 第125页 |
七、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 第125-127页 |
八、坚持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第127页 |
九、重视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 第127-130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130-155页 |
第一节 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积极成效 | 第130-139页 |
一、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已成共识 | 第130-132页 |
二、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日臻完善 | 第132-133页 |
三、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得到有力建设 | 第133-134页 |
四、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发展 | 第134-137页 |
五、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稳步提升 | 第137-139页 |
第二节 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9-144页 |
一、教育的充分性和可持续性尚难得到保证 | 第139-140页 |
二、县处级干部教育环节相对薄弱 | 第140-141页 |
三、“官德”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 第141-142页 |
四、教育工作尚不能即时满足时代要求 | 第142-143页 |
五、部分干部思想政治状况不容乐观 | 第143-144页 |
第三节 制约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 第144-155页 |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 第144-146页 |
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 | 第146-147页 |
三、党内腐败的危害 | 第147-148页 |
四、政治体制不够完善 | 第148-149页 |
五、官德教育及考德不够到位 | 第149-150页 |
六、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扎实 | 第150-155页 |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价值目标 | 第155-188页 |
第一节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第155-163页 |
一、新时期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 第155-157页 |
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对干部思想的主要影响 | 第157-160页 |
三、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对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 第160-163页 |
第二节 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第163-170页 |
一、新时期国内环境的新变化 | 第163-165页 |
二、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对干部思想的主要影响 | 第165-168页 |
三、国内环境的新变化对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 第168-170页 |
第三节 党自身的新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第170-178页 |
一、新时期党自身的新变化 | 第170-173页 |
二、党自身的新变化对干部队伍的主要影响 | 第173-175页 |
三、党自身的新变化对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 第175-178页 |
第四节 新时期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 第178-188页 |
一、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 第178-180页 |
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 第180-181页 |
三、增强公仆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 | 第181-183页 |
四、增强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 第183-185页 |
五、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 | 第185-188页 |
第六章 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188-213页 |
第一节 加强基本理论教育 | 第188-195页 |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 第188-189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 第189-190页 |
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宗旨教育 | 第190-191页 |
四、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 | 第191-193页 |
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 | 第193-194页 |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194-195页 |
第二节 加强时代性教育 | 第195-202页 |
一、党情党史、国情国史教育 | 第195-196页 |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 | 第196-197页 |
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市场经济基本素养教育 | 第197-198页 |
四、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教育 | 第198-199页 |
五、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第199-201页 |
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建设教育 | 第201-202页 |
第三节 加强作风、精神和心理教育 | 第202-213页 |
一、“三大作风”教育 | 第202-204页 |
二、“两个务必”教育 | 第204-206页 |
三、新时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 | 第206-207页 |
四、“官德”的教育 | 第207-208页 |
五、求真务实与改革创新精神教育 | 第208-210页 |
六、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教育 | 第210-213页 |
第七章 新时期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路与对策 | 第213-244页 |
第一节 新时期加强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213-217页 |
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213-214页 |
二、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214-215页 |
三、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5页 |
四、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5-216页 |
五、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 第216-217页 |
第二节 新时期加强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 第217-232页 |
一、强化教育理念,把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 第217-218页 |
二、完善教育模式,加大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 第218-222页 |
三、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 第222-226页 |
四、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 | 第226-229页 |
五、增强自律意识,开展干部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 | 第229-232页 |
第三节 新时期系统构建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 第232-244页 |
一、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健全教育管理制度机制 | 第233-236页 |
二、建立健全与教育相配套的监督约束保障机制 | 第236-239页 |
三、建立健全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考评制度机制 | 第239-242页 |
四、建设高素质、现代化的教育工作者队伍 | 第242-244页 |
结语 | 第24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245-2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256-257页 |
致谢 | 第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