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2 增减挂钩项目安置区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2.2.1 增减挂钩项目运作与安置模式 | 第15-17页 |
2.2.2 增减挂钩项目安置区建设标准 | 第17页 |
2.2.3 安置区居民满意度评价分析 | 第17-18页 |
2.3 农村社区规划标准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2.3.1 农村社区人口规模控制 | 第18-19页 |
2.3.2 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 | 第19-20页 |
2.3.3 农村新型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标准 | 第20-21页 |
2.4 相关政策规定和规划控制标准梳理 | 第21-24页 |
2.4.1 相关政策规定 | 第21页 |
2.4.2 规划控制标准 | 第21-24页 |
第3章 抽样调查概况与研究类型划分 | 第24-32页 |
3.1 抽样调查概况 | 第24-26页 |
3.2 安置区的研究类型划分 | 第26-32页 |
3.2.1 安置区位类型 | 第26-27页 |
3.2.2 人口规模等级 | 第27-28页 |
3.2.3 拆旧区人均用地面积 | 第28-30页 |
3.2.4 安置住宅建筑层数 | 第30-32页 |
第4章 安置区规划控制指标样本特征 | 第32-76页 |
4.1 安置地块人口规模分析 | 第32-35页 |
4.1.1 总体分布情况 | 第32页 |
4.1.2 不同安置区位人口规模差异 | 第32-33页 |
4.1.3 小结 | 第33-35页 |
4.2 安置地块人均用地指标 | 第35-56页 |
4.2.1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 第35-44页 |
4.2.2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 第44-55页 |
4.2.3 小结 | 第55-56页 |
4.3 项目区节地率控制 | 第56-62页 |
4.3.1 概念阐述 | 第56-57页 |
4.3.2 样本节地率特征分析 | 第57-62页 |
4.3.3 小结 | 第62页 |
4.4 安置地块容积率控制 | 第62-68页 |
4.4.1 控制标准梳理 | 第62-63页 |
4.4.2 样本居住用地容积率特征分析 | 第63-66页 |
4.4.3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控制 | 第66-68页 |
4.5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 第68-73页 |
4.5.1 控制标准梳理 | 第68-70页 |
4.5.2 样本公共设施配置情况分析 | 第70-73页 |
4.5.3 小结 | 第73页 |
4.6 生产用地配置 | 第73-76页 |
4.6.1 控制标准梳理 | 第73-74页 |
4.6.2 样本生产用地配置特征分析 | 第74-7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5.1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76-78页 |
5.1.1 基于项目运作模式针对性选择安置模式与安置策略 | 第76-77页 |
5.1.2 优化调整控制指标适应多种安置区建设模式 | 第77页 |
5.1.3 形成适度集聚人口规模分类推进公共设施有效配置 | 第77-78页 |
5.1.4 结合产业基础配置生产用地构建宜居宜业安置区 | 第78页 |
5.2 展望与不足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后记 | 第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