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史官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12-21页 |
| 一、辽金元修史机构的设立 | 第21-35页 |
| (一)辽代修史机构的设立 | 第21-25页 |
| 1、起居舍人院 | 第22-23页 |
| 2、国史院 | 第23-24页 |
| 3、著作局 | 第24-25页 |
| (二)金代修史机构的设立 | 第25-29页 |
| 1、记注院 | 第26-27页 |
| 2、国史院 | 第27-28页 |
| 3、著作局 | 第28页 |
| 4、译经所和弘文院 | 第28-29页 |
| (三)元代修史机构的设立 | 第29-35页 |
| 1、翰林国史院 | 第30-31页 |
| 2、奎章阁学士院 | 第31-35页 |
| 二、辽金元史官的选任 | 第35-76页 |
| (一)辽代史官的选任 | 第35-47页 |
| 1、皇帝任命 | 第35-37页 |
| 2、他官兼职 | 第37-46页 |
| 3、他官举荐 | 第46-47页 |
| (二)金代史官的选任 | 第47-60页 |
| 1、皇帝任命 | 第47-51页 |
| 2、他官兼职 | 第51-59页 |
| 3、他官举荐 | 第59-60页 |
| (三)元代史官的选任 | 第60-76页 |
| 1、皇帝任命 | 第60-68页 |
| 2、他官兼职 | 第68-74页 |
| 3、他官举荐 | 第74-76页 |
| 三、辽金元史官的职责 | 第76-92页 |
| (一)辽代史官的职责 | 第76-77页 |
| 1、起居注的修撰 | 第76页 |
| 2、日历的修撰 | 第76-77页 |
| 3、实录的修撰 | 第77页 |
| (二)金代史官的职责 | 第77-83页 |
| 1、起居注的修撰 | 第78页 |
| 2、日历的修撰 | 第78页 |
| 3、实录的修撰 | 第78-81页 |
| 4、国史的修撰 | 第81-82页 |
| 5、典制史的修撰 | 第82页 |
| 6、玉牒的修撰 | 第82-83页 |
| 7、前代史的修撰 | 第83页 |
| (三)元代史官的职责 | 第83-92页 |
| 1、起居注的修撰 | 第83-84页 |
| 2、时政记的修撰 | 第84页 |
| 3、实录的修撰 | 第84-86页 |
| 4、国史的修撰 | 第86-87页 |
| 5、典制史的修撰 | 第87-88页 |
| 6、地理书的修撰 | 第88-89页 |
| 7、前代史的修撰 | 第89-92页 |
| 四、辽金元史官制度的特点 | 第92-102页 |
| (一)修史机构的继承发展 | 第92-95页 |
| (二)史官选任的多民族性 | 第95-98页 |
| (三)修史职责的逐渐明确 | 第98-102页 |
| 结语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 后记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