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的机车关键部位检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3 机器视觉测量概述 | 第11-16页 |
1.3.1 激光测距法 | 第12-13页 |
1.3.2 结构光测量法 | 第13-14页 |
1.3.3 莫尔条纹法 | 第14-15页 |
1.3.4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 | 第15-16页 |
1.3.5 散斑干涉测量 | 第16页 |
1.4 双目立体视觉的应用发展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双目线结构光测量系统 | 第18-33页 |
2.1 摄像机几何模型 | 第18-23页 |
2.1.1 常用坐标系 | 第18-20页 |
2.1.2 线性摄像机模型(针孔模型) | 第20-22页 |
2.1.3 非线性摄像机模型 | 第22-23页 |
2.2 双目立体视觉原理 | 第23-28页 |
2.2.1 基本概念和模型 | 第23-25页 |
2.2.2 视差原理 | 第25-28页 |
2.2.2.1 平视双目视觉原理 | 第25-26页 |
2.2.2.2 一般双目立体视觉 | 第26-28页 |
2.3 立体匹配 | 第28-31页 |
2.3.1 基本约束条件 | 第28-30页 |
2.3.2 对极几何原理 | 第30-31页 |
2.4 结合线结构光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实验设计 | 第33-52页 |
3.1 实验概述 | 第33-36页 |
3.2 摄像机标定 | 第36-40页 |
3.2.1 概述 | 第36-37页 |
3.2.2 实验标定参数 | 第37-40页 |
3.3 图像预处理 | 第40-42页 |
3.3.1 概述 | 第40页 |
3.3.2 预处理过程 | 第40-42页 |
3.4 特征光条中心线提取 | 第42-45页 |
3.4.1 传统的光条中心线提取方法 | 第42-44页 |
3.4.2 本课题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3.5 极线校正 | 第45页 |
3.6 立体匹配 | 第45-50页 |
3.6.1 匹配基元 | 第45-46页 |
3.6.2 匹配方法 | 第46页 |
3.6.3 匹配过程 | 第46-50页 |
3.6.3.1 区域匹配 | 第47-48页 |
3.6.3.2 光条区域匹配 | 第48-49页 |
3.6.3.3 特征匹配 | 第49-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52-55页 |
4.1 闸瓦厚度测量 | 第52-54页 |
4.1.1 实验厚度值 | 第52-53页 |
4.1.2 重复性检测 | 第53-54页 |
4.2 测量误差及分析 | 第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