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赤潮藻研究的现状 | 第13-18页 |
1.1.1 赤潮的定义及发生过程 | 第13-14页 |
1.1.2 赤潮藻种的多样性 | 第14-15页 |
1.1.3 中肋骨条藻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1.4 赤潮的防治 | 第16-18页 |
1.2 植物对藻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1.2.1 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2 植物对微藻的化感作用 | 第20-23页 |
1.2.3 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机理 | 第23-25页 |
1.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29页 |
1.3.1 入侵种互花米草 | 第26-27页 |
1.3.2 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3.3 九段沙附近水体浮游植物 | 第28-29页 |
1.4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30-31页 |
第二章 互花米草凋落物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31-43页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1-3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2 水浸液的制备 | 第32页 |
2.1.3 藻种的培养与计数 | 第32-35页 |
2.1.4 抑藻实验 | 第35页 |
2.1.5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3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2.2.1 不同浓度凋落物浸出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2 凋落物浸泡时间对抑藻作用的影响 | 第37-38页 |
2.2.3 凋落物水浸液对中肋骨条藻生理机制的影响 | 第38-41页 |
2.3 讨论 | 第41-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互花米草不同构件浸出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43-50页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3-4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1.2 水浸液的制备 | 第43-44页 |
3.1.3 抑藻实验 | 第4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3.2.1 互花米草新鲜构件水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2 互花米草营养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 互花米草不同构件水提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对比 | 第48-49页 |
3.3 讨论 | 第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互花米草抑藻化感物质的鉴定及其抑藻效果研究 | 第50-68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4.1.2 水溶性物质溶液(LSSA)的制备 | 第50-51页 |
4.1.3 GC-MS测定 | 第51页 |
4.1.4 化感物质储存液的配置 | 第51-52页 |
4.1.5 不同化感物质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 | 第52页 |
4.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5页 |
4.2.1 互花米草不同构件水提液测定结果 | 第52-56页 |
4.2.2 油酸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56-60页 |
4.2.3 棕榈酸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60-63页 |
4.2.4 邻苯二甲酸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 讨论 | 第65-67页 |
4.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不同培养条件下互花米草对中肋骨条藻抑制效果研究 | 第68-74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5.1.2 正交试验的设计 | 第68-69页 |
5.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69-7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5.2.1 不同实验条件下化感物质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 第70-71页 |
5.2.2 正交实验分配与结果 | 第71-72页 |
5.3 讨论 | 第72-73页 |
5.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技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