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传统手工艺传播途径的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性 | 第15页 |
1.5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概述 | 第17-23页 |
2.1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概念 | 第17页 |
2.2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发展 | 第17-18页 |
2.2.1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产生 | 第17页 |
2.2.2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2.3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特征 | 第18页 |
2.4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分类 | 第18页 |
2.5 中国传统手工艺之刺绣的概述 | 第18-19页 |
2.5.1 刺绣的概念 | 第18页 |
2.5.2 刺绣历史发展 | 第18-19页 |
2.6 刺绣的类别 | 第19-20页 |
2.7 中国传统手工艺之四大刺绣简介 | 第20-22页 |
2.7.1 蜀绣 | 第20页 |
2.7.2 苏绣 | 第20-21页 |
2.7.3 湘绣 | 第21-22页 |
2.7.4 粤绣 | 第2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传统手工艺新传播设计的发展现状 | 第23-32页 |
3.1 新传播的概述 | 第23页 |
3.2 手机APP | 第23-24页 |
3.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3.3.1 国外传统手工艺新传播设计的现状 | 第24-25页 |
3.3.2 国外传统手工艺APP设计的目前现状 | 第25页 |
3.3.3 国外刺绣类APP设计的现状 | 第25-26页 |
3.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3.4.1 国内传统手工艺新传播设计的现状 | 第26-27页 |
3.4.2 国内传统手工艺类APP设计的现状 | 第27-29页 |
3.4.3 国内刺绣类APP设计的目前现状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中国传统手工艺类APP设计遵循原则及设计方法 | 第32-45页 |
4.1 中国传统手工艺类APP设计遵循原则 | 第32-37页 |
4.1.1 简洁性原则 | 第33-34页 |
4.1.2 直观性原则 | 第34-35页 |
4.1.3 趣味性原则 | 第35-36页 |
4.1.4 互动性原则 | 第36-37页 |
4.2 中国传统手工艺类APP视觉元素提取方法 | 第37-43页 |
4.2.1 惯用性下特色元素提取方法研究 | 第37-40页 |
4.2.2 典型故事人物下历史发展表达 | 第40-42页 |
4.2.3 辅助元素整合感体现 | 第42-43页 |
4.3 界面设计方法 | 第43-44页 |
4.3.1 界面视觉的停顿感 | 第43-44页 |
4.3.2 层次布局块状化 | 第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绣儿APP的设计与分析 | 第45-75页 |
5.1 绣儿APP用户及系统分析 | 第45-51页 |
5.1.1 用户需求分析 | 第45页 |
5.1.2 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45-46页 |
5.1.3 确定目标用户 | 第46页 |
5.1.4 系统分析与定位 | 第46-47页 |
5.1.5 建立人物模型 | 第47-51页 |
5.1.6 用户使用情景模拟 | 第51页 |
5.2 确定绣儿APP设计内容 | 第51-53页 |
5.2.1 主题的确定 | 第52页 |
5.2.2 主题的展开 | 第52页 |
5.2.3 内容的确定 | 第52-53页 |
5.2.4 风格的确定 | 第53页 |
5.2.5 元素的整合 | 第53页 |
5.3 绣儿APP界面设计 | 第53-71页 |
5.3.1 功能架构及交互流程设计 | 第53-55页 |
5.3.2 低保真设计 | 第55-58页 |
5.3.3 高保真设计 | 第58-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页 |
5.5 布展设计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一: 中国传统手工艺新传播设计调查研究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伦及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