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 1.2 高强钢及其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 1.2.1 高强钢的定义与分类 | 第16页 |
| 1.2.2 高强度钢板的应用 | 第16-18页 |
| 1.2.3 双相钢简介 | 第18-19页 |
| 1.3 回弹问题研究概述 | 第19-22页 |
| 1.3.1 回弹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1.3.2 高强钢回弹研究发展 | 第21-22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 第2章 回弹理论分析及其数值模拟理论 | 第25-33页 |
| 2.1 前言 | 第25页 |
| 2.2 板料弯曲回弹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 2.2.1 弯曲过程的应力分析 | 第25页 |
| 2.2.2 弯曲回弹产生的原因 | 第25-26页 |
| 2.3 回弹数值模拟关键技术及其对回弹模拟精度的影响 | 第26-30页 |
| 2.3.1 单元类型 | 第26-27页 |
| 2.3.2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 第27-29页 |
| 2.3.3 求解算法 | 第29-30页 |
| 2.4 本文所用软件介绍 | 第30-31页 |
| 2.4.1 AutoForm简介 | 第30页 |
| 2.4.2 Think Design简介 | 第30-3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3章 高强度钢板材料参数测试及V/U形弯曲回弹分析 | 第33-47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材料参数测试 | 第33-37页 |
| 3.2.1 单向拉伸实验 | 第33-36页 |
| 3.2.2 成形极限曲线 | 第36-37页 |
| 3.3 V/U形件弯曲回弹 | 第37-46页 |
| 3.3.1 弯曲实验条件 | 第37-40页 |
| 3.3.2 V形弯曲回弹实验 | 第40-44页 |
| 3.3.3 U形弯曲回弹实验 | 第44-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汽车前地板左/右上纵梁加强板成形性能分析 | 第47-57页 |
| 4.1 引言 | 第47页 |
| 4.2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 第47-50页 |
| 4.3 数值模拟分析 | 第50-56页 |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 4.3.2 模拟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 4.3.3 压形模拟分析及优化 | 第53-56页 |
| 4.3.4 剖切冲孔工序模拟分析 | 第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前地板左/右上纵梁加强板的回弹控制及模具开发 | 第57-67页 |
| 5.1 引言 | 第57页 |
| 5.2 回弹模拟分析 | 第57-58页 |
| 5.3 回弹控制 | 第58-63页 |
| 5.3.1 基于Think Design的模具型面补偿 | 第59-60页 |
| 5.3.2 回弹控制模拟 | 第60-61页 |
| 5.3.3 坯料尺寸优化 | 第61-63页 |
| 5.4 冲压工艺编制及模具结构设计 | 第63-66页 |
| 5.4.1 基于DL图的冲压工艺设计 | 第63-65页 |
| 5.4.2 模具结构设计 | 第65-6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基于ARGUS的测量结果验证回弹控制 | 第67-77页 |
| 6.1 引言 | 第67页 |
| 6.2 基于ARGUS的网格分析技术 | 第67-70页 |
| 6.2.1 网格分析技术原理 | 第67-68页 |
| 6.2.2 网格制作 | 第68-69页 |
| 6.2.3 网格数据采集 | 第69-70页 |
| 6.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70-74页 |
| 6.3.1 ARGUS数据处理 | 第70-72页 |
| 6.3.2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ARGUS测量结果对比 | 第72-74页 |
| 6.4 实际生产质量检测 | 第74-75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7.1 结论 | 第77-78页 |
| 7.2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