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教育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以秀山花灯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非正规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 第16-20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 第16-18页 |
(二)非正规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地位 | 第18-20页 |
二、秀山花灯传承的人类学考察 | 第20-54页 |
(一)秀山花灯的形成和发展 | 第20-23页 |
(二)花灯传承的内容 | 第23-37页 |
(三)花灯传承的过程与原因 | 第37-44页 |
(四)花灯传承的对象 | 第44-45页 |
(五)花灯传承的方式 | 第45-50页 |
(六)花灯传承的时空 | 第50-51页 |
(七)花灯传承的方法 | 第51-52页 |
(八)花灯传承中的创新 | 第52-54页 |
三、花灯传承过程中非正规教育要素分析 | 第54-72页 |
(一)花灯传承过程中非正规教育构成要素 | 第54-67页 |
(二)非正规教育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 | 第67-72页 |
四、非正规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 | 第72-80页 |
(一)基础:不脱离其生态系统 | 第72-73页 |
(二)前提: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 | 第73-76页 |
(三)源泉:“人”的积极参与 | 第76-77页 |
(四)动力:人的“文化自觉”意识觉醒 | 第77-79页 |
(五)条件: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79-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后记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