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7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5-18页 |
1.1.1 知识经济、多元文化与科技革命的时代召唤 | 第15-17页 |
1.1.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7页 |
1.1.3 国内国际课程健康发展的内在诉求 | 第17页 |
1.1.4 我国公民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现实需要 | 第17-18页 |
1.1.5 研究者学习与工作经历使然 | 第1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1 IB国际课程的本体性研究 | 第20页 |
1.3.2 IB国际课程的本土化研究 | 第20页 |
1.3.3 IB国际课程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 第20-21页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7页 |
1.4.1 国际教育 | 第21-22页 |
1.4.2 国际课程 | 第22-23页 |
1.4.3 IB国际课程 | 第23-25页 |
1.4.4 课程设置 | 第25-26页 |
1.4.5 课程开发 | 第26-27页 |
第五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7-35页 |
1.5.1 研究取向 | 第27-2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1.5.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第33-34页 |
1.5.4 研究的技术线路 | 第34-35页 |
第六节 论文结构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7-56页 |
第一节 国际文凭文献综述 | 第37-43页 |
2.1.1 国际文凭的历史与现状 | 第37-40页 |
2.1.2 国际文凭的使命与愿景 | 第40-43页 |
第二节 IB国际课程文献综述 | 第43-56页 |
2.2.1 IB国际课程国内文献综述 | 第43-45页 |
2.2.2 IB国际课程国外文献综述 | 第45-56页 |
第三章 IB国际课程的设计基础及核心理念分析 | 第56-82页 |
第一节 IB国际课程的设计基础 | 第57-65页 |
3.1.1 全球化:共存共荣 | 第57-59页 |
3.1.2 建构主义知识论:合作分享 | 第59-63页 |
3.1.3 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 | 第63-65页 |
第二节 IB国际课程的核心理念分析 | 第65-69页 |
3.2.1 国际情怀 | 第65-67页 |
3.2.2 全人发展 | 第67-68页 |
3.2.3 终身学习 | 第68-69页 |
第三节 国际视野中的IB国际课程 | 第69-78页 |
3.3.1 IB国际课程在美国 | 第70-73页 |
3.3.2 IB国际课程在加拿大 | 第73-75页 |
3.3.3 IB国际课程在英国 | 第75-76页 |
3.3.4 IB国际课程在中国 | 第76-78页 |
第四节 IB国际课程与其他国际课程之异同 | 第78-82页 |
3.4.1 AP课程 | 第79页 |
3.4.2 A-Level课程 | 第79页 |
3.4.3 IB国际课程与AP课程、A-Level课程之比较 | 第79-82页 |
第四章 小学项目:注重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养成 | 第82-102页 |
第一节 小学项目课程设置 | 第83-89页 |
4.1.1 六大学科领域 | 第84-85页 |
4.1.2 六大跨学科主题 | 第85-89页 |
第二节 小学项目课程实施 | 第89-93页 |
4.2.1 制定教学与学习计划 | 第89-92页 |
4.2.2 教学与学习 | 第92-93页 |
第三节 小学项目课程评估 | 第93-98页 |
4.3.1 评估目的和原则 | 第93-94页 |
4.3.2 评估过程 | 第94-98页 |
第四节 小学项目案例分析——澳大利亚布莱顿小学 | 第98-102页 |
4.4.1 人才培养目标 | 第98页 |
4.4.2 课程设置 | 第98-99页 |
4.4.3 课程实施 | 第99-100页 |
4.4.4 课程评估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中学项目: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 第102-123页 |
第一节 中学项目课程设置 | 第102-107页 |
5.1.1 八大学科群 | 第103-105页 |
5.1.2 五大相互作用领域 | 第105-107页 |
第二节 中学项目课程实施 | 第107-114页 |
5.2.1 制定教学与学习计划 | 第108-113页 |
5.2.2 教学与学习 | 第113-114页 |
第三节 中学项目课程评估 | 第114-119页 |
5.3.1 评估目的 | 第114-115页 |
5.3.2 评估标准 | 第115-116页 |
5.3.3 评估过程 | 第116-119页 |
第四节 中学项目案例分析——法国巴黎国际学校 | 第119-123页 |
5.4.1 人才培养目标 | 第119-120页 |
5.4.2 课程设置 | 第120-121页 |
5.4.3 课程实施 | 第121页 |
5.4.4 课程评估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大学预科项目:全球知名大学入学的通行证 | 第123-147页 |
第一节 大学预科项目课程设置 | 第123-129页 |
6.1.1 六大学科群 | 第125-128页 |
6.1.2 三大核心课程 | 第128-129页 |
第二节 大学预科项目课程实施 | 第129-133页 |
6.2.1 制定教学与学习计划 | 第130-131页 |
6.2.2 教学与学习 | 第131-133页 |
第三节 大学预科项目课程评估 | 第133-138页 |
6.3.1 评估方式 | 第133-135页 |
6.3.2 外部评估流程 | 第135-138页 |
第四节 大学预科项目案例分析——美国德怀特学校 | 第138-140页 |
6.4.1 人才培养目标 | 第138页 |
6.4.2 课程设置 | 第138-139页 |
6.4.3 课程实施 | 第139-140页 |
6.4.4 课程评估 | 第140页 |
第五节 大学预科项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项目 | 第140-147页 |
6.5.1 职业教育项目特点 | 第141-143页 |
6.5.2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设置 | 第143-147页 |
第七章 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分析 | 第147-219页 |
第一节 IB国际课程本土化的界定 | 第147-148页 |
第二节 上海市IB世界学校分类及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48-157页 |
7.2.1 上海市IB世界学校分类 | 第148-151页 |
7.2.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51-157页 |
第三节 上海市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的研究框架 | 第157-213页 |
7.3.1 上海市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问卷调查 | 第158-172页 |
7.3.2 上海市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访谈研究 | 第172-204页 |
7.3.3 上海市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参与式观察 | 第204-213页 |
第四节 IB国际课程应然状态与本土化实然状态的比较分析 | 第213-219页 |
7.4.1 人才培养目标 | 第213-214页 |
7.4.2 课程设置 | 第214-215页 |
7.4.3 课程实施 | 第215-216页 |
7.4.4 课程评估 | 第216-21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 第219-231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219-225页 |
8.1.1 IB国际课程是国际化的高质量教育 | 第219-220页 |
8.1.2 IB国际课程的课程设置、实施和评估本土化得到大部分师生的好评 | 第220-221页 |
8.1.3 上海市IB国际课程本土化典型模式认同度较高 | 第221-222页 |
8.1.4 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任重而道远 | 第222-225页 |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 第225-229页 |
8.2.1 突出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注重教学的教育性 | 第225-226页 |
8.2.2 优化课程设置,促进个性化人才的全面发展 | 第226-227页 |
8.2.3 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估体系,发现和培育学生优势潜能 | 第227-228页 |
8.2.4 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乐学、善学的终身学习者 | 第228-229页 |
第三节 后续研究展望 | 第229-231页 |
8.3.1 扩大研究范围 | 第229-230页 |
8.3.2 IB国际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深化与拓展 | 第230页 |
8.3.3 深化职业教育项目研究 | 第230-231页 |
致谢 | 第231-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240页 |
附录 | 第240-315页 |
附录 1: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问卷调查(大学预科项目教师) | 第240-242页 |
附录 2: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问卷调查(中学项目教师) | 第242-244页 |
附录 3: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问卷调查(小学项目教师) | 第244-246页 |
附录 4: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问卷调查(中学项目学生) | 第246-248页 |
附录 5: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问卷调查(小学项目学生) | 第248-250页 |
附录 6:上海市IB世界学校本土化实践访谈提纲(校长/协调员) | 第250-251页 |
附录 7:上海市IB世界学校本土化实践访谈提纲(教师版) | 第251-252页 |
附录 8:上海市IB学校本土化实践访谈提纲(初中学生) | 第252-253页 |
附录 9:上海市IB学校本土化实践访谈提纲(小学生) | 第253-254页 |
附录 10:SHZX中学校办主任访谈 | 第254-262页 |
附录 11:SHZX中学国际部大学预科项目协调员访谈 | 第262-264页 |
附录 12:SHZX中学国际部大学预科项目教师访谈 | 第264-269页 |
附录 13:SWZX中学校长访谈 | 第269-272页 |
附录 14:SWZX中学协调员访谈 | 第272-275页 |
附录 15:SWZX中学学生焦点团体访谈 | 第275-277页 |
附录 16:SWXX小学校长访谈 | 第277-282页 |
附录 17:SWXX小学协调员访谈 | 第282-297页 |
附录 18:SWXX小学教师访谈 | 第297-305页 |
附录 19:SWXX小学学生焦点团体访谈 | 第305-311页 |
附录 20: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参与式观察记录纸 | 第311-312页 |
附录 21: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参与式观察样例 1 | 第312-313页 |
附录 22: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参与式观察样例 2 | 第313-314页 |
附录 23:IB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参与式观察样例 3 | 第314-3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