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研究依据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8页 |
四、研究的概念 | 第8-9页 |
第一章 艺术素质“互助学习模式”的研究内容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一、学习主体 | 第10页 |
二、教学客体 | 第10-11页 |
三、硬件设施 | 第11页 |
第二节 艺术素质“互助学习模式”面临的问题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艺术素质“互助学习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 第12-15页 |
第二章 艺术素质“互助学习模式”在弥勒二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 第15-24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借鉴法 | 第15-16页 |
二、调查研究法 | 第16-17页 |
三、经验总结法 | 第17页 |
第二节 具体实施过程的研究 | 第17-20页 |
一、问卷调查 | 第17-18页 |
二、具体实施过程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实施中将面临的问题研究 | 第20-24页 |
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 第20-21页 |
二、学科冲突 | 第21页 |
三、教学资源不足 | 第21页 |
四、学生学习成效的分歧 | 第21页 |
五、教学方案的不适应 | 第21页 |
六、建议解决措施 | 第21-24页 |
第三章 艺术素质“互助学习模式”在弥勒二中实施研究的意义 | 第24-30页 |
一、促进弥勒二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 | 第24-25页 |
二、有助于促进弥勒二中的教育发展 | 第25-26页 |
三、教师、学生的取长补短 | 第26-27页 |
四、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 第27页 |
五、实施艺术素质“互助学习模式”对中学生的影响 | 第27-30页 |
结语 | 第30-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