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6-1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核心概念及相关问题 | 第17-24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1. 中介 | 第17页 |
2. 教育评估 | 第17-18页 |
3. 教育中介机构 | 第18页 |
4.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 | 第18-19页 |
(二) 基本问题 | 第19-22页 |
1.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基本特征及优势分析 | 第19-20页 |
2.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职能 | 第20页 |
3.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性质 | 第20-22页 |
(三) 建立评估机构的意义 | 第22-2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22页 |
2. 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二、国内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现状 | 第24-33页 |
(一) 香港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1. 香港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发展背景 | 第24-25页 |
2. 香港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职能 | 第25-26页 |
3. 香港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特点 | 第26-27页 |
4. 香港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对内地的启示 | 第27-28页 |
(二) 内地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1. 内地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2. 内地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发展模式 | 第29-30页 |
3. 内地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特点 | 第30-31页 |
4. 内地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职能 | 第31-33页 |
三、国外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对我国的启示及存在问题 | 第33-43页 |
(一)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现状及启示 | 第33-36页 |
1.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发展背景 | 第33-34页 |
2.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特点 | 第34-35页 |
3. 美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6页 |
(二)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现状及启示 | 第36-40页 |
1.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发展背景 | 第36-37页 |
2.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特点 | 第37-39页 |
3.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0页 |
(三)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1. 政府职能不清,行政依附性过强 | 第40页 |
2. 机构专业性不突出,权威性不高 | 第40-41页 |
3. 机构缺乏独立性,发展不均衡 | 第41页 |
4. 机构没有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 | 第41-43页 |
四、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发展对策 | 第43-48页 |
(一) 转变政府定位 | 第43-44页 |
1. 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参与向管理转变 | 第43页 |
2. 政府理念的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 第43-44页 |
(二) 树立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权威性 | 第44-45页 |
1. 建立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认证机构 | 第44页 |
2. 设置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评估标准 | 第44-45页 |
3.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 | 第45页 |
(三) 转变评估主体均衡发展 | 第45-46页 |
1. 建立元评估制度 | 第45-46页 |
2. 从“一元”到“多元”化评估 | 第46页 |
(四) 创造评估机构自身发展良好氛围 | 第46-48页 |
1. 政府政策上的扶持 | 第46-47页 |
2. 加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立法建设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