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莱克诗歌中的乌托邦特征--以长诗《耶路撒冷》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乌托邦文学的源起与发展简述 | 第10-12页 |
二、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第一章 布莱克思想源流及其乌托邦观念的形成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布莱克的精神传统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时代新趋势与乌托邦观念的形成 | 第18-23页 |
第二章 《耶路撒冷》与乌托邦想象 | 第23-48页 |
第一节 《耶路撒冷》:“理想”世界的对称与循环 | 第23-31页 |
一、四重世界的和谐与对称 | 第24-28页 |
二、想象力驱动下的流动与循环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创造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 第31-42页 |
一、诗句的重复与非线性叙事 | 第32-34页 |
二、诗歌的对话性 | 第34-37页 |
三、独特的意象链 | 第37-42页 |
第三节 布莱克乌托邦对现实的关照 | 第42-48页 |
一、布莱克的乌托邦“嘲讽” | 第42-45页 |
二、重建英格兰的渴望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布莱克乌托邦的影响与限度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布莱克乌托邦的影响 | 第49-53页 |
一、对乌托邦的超越 | 第49-50页 |
二、给现代诗歌及哲学的启迪 | 第50-52页 |
三、反对帝国的先知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布莱克乌托邦的局限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