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6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6.1 真实发展指标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6.2 真实发展指标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6.3 石林县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2章 真实发展指标与可持续发展 | 第18-23页 |
2.1 真实发展指标 | 第18-21页 |
2.1.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缺陷 | 第18-19页 |
2.1.2 真实发展指标的内涵与体系 | 第19-21页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23-32页 |
3.1 石林彝族自治县自然、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3.1.1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3.1.2 气象 | 第23页 |
3.1.3 土壤 | 第23页 |
3.1.4 植被 | 第23页 |
3.1.5 水资源 | 第23-24页 |
3.1.6 矿产资源 | 第24页 |
3.1.7 经济状况 | 第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2.1 环境的污染和长期环境的破坏成本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3.2.2 资源的损耗成本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26-32页 |
3.3.1 遥感数据的解译过程与结果 | 第26-30页 |
3.3.2 其他数据收集 | 第30-32页 |
第4章 石林县GPI计算 | 第32-51页 |
4.1 石林县GPI各因子计算方法与过程 | 第32-48页 |
4.1.1 经济可持续发展账户 | 第32-34页 |
4.1.2 环境可持续发展账户 | 第34-47页 |
4.1.3 社会可持续发展账户 | 第47-48页 |
4.1.4 综合因子 | 第48页 |
4.2 石林县GPI计算结果 | 第48-51页 |
第5章 石林县GPI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9页 |
5.1 人均GPI和人均GDP的比较 | 第51页 |
5.2 GPI各因子的贡献率分析 | 第51-54页 |
5.2.1 2004年GPI各因子贡献率分析 | 第52页 |
5.2.2 2009年GPI各因子贡献率分析 | 第52-54页 |
5.2.3 2014年GPI各因子贡献率分析 | 第54页 |
5.3 GPI各因子的变化率分析 | 第54-57页 |
5.4 石林县GPI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比较 | 第57-59页 |
第6章 石林县GPI分析结果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 第59-63页 |
6.1 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59-60页 |
6.2 环境可持续发展 | 第60-61页 |
6.3 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61-62页 |
6.4 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福利的提高 | 第62-63页 |
第7章 总结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