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锂离子电池破碎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定义及材料组成 | 第9-10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的危害和回收利用价值 | 第10-12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 ·冶金回收法 | 第14-15页 |
| ·直接回收电极材料法 | 第15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处理工艺 | 第15-22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资源化方法总结 | 第22-23页 |
| ·问题的提出及设想 | 第23-24页 |
| ·问题提出 | 第23页 |
| ·实验设想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 ·实验流程 | 第24-25页 |
| ·测试项目 | 第25-29页 |
| ·力学性能测定 | 第25-26页 |
| ·筛分分析 | 第26页 |
| ·XRD 物相分析 | 第26-27页 |
| ·SEM+EDS 分析 | 第27页 |
| ·ICP 分析仪 | 第27-28页 |
| ·其它设备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失效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力学特性研究 | 第29-45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的材料性能分析 | 第29-31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29-30页 |
| ·电池材料的结合方式 | 第30-31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的理化性质 | 第31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力学特性研究 | 第31-42页 |
| ·实验前预处理 | 第32页 |
| ·抗压实验研究 | 第32-34页 |
| ·抗拉实验研究 | 第34-37页 |
| ·抗弯实验研究 | 第37-39页 |
| ·剪切实验研究 | 第39-41页 |
| ·单摆冲击实验研究 | 第41-42页 |
| ·破碎力学性能比较 | 第42-43页 |
| ·破碎力学性能曲线的函数拟合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失效锂离子电池的冲击破碎 | 第45-65页 |
| ·冲击破碎的机理 | 第45-47页 |
| ·破碎实验条件 | 第47-48页 |
| ·失效锂离子电池破碎过程 | 第48-49页 |
| ·破碎效果评价 | 第49-50页 |
| ·选择性破碎 | 第49页 |
| ·解离度 | 第49页 |
| ·粒度分析 | 第49-5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4页 |
| ·破碎产物的粒度分布 | 第50-53页 |
| ·破碎产物的解离分布 | 第53-60页 |
| ·破碎产物的EDS 分布 | 第60-62页 |
| ·破碎产物的XRD 物相分析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0.5mm破碎产物中铜的氧化氨浸研究 | 第65-71页 |
| ·实验原料和方法 | 第65-66页 |
| ·实验原料 | 第65页 |
|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 ·浸出体系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 ·曝气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67页 |
| ·搅拌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浸出过程中pH 值的变化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71-74页 |
| ·主要工作回顾 | 第71-72页 |
|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