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调研及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9-30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制药行业水污染现状分析 | 第10-22页 |
1.2.1 制药废水水质特点分析 | 第10-14页 |
1.2.2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现状 | 第14-22页 |
1.3 生物急性毒性检测方法概述 | 第22-24页 |
1.4 发光细菌法检测生物急性毒性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4.1 发光细菌生化特性及检测原理 | 第24-26页 |
1.4.2 发光细菌的应用概况 | 第26-27页 |
1.5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2章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0-3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0-32页 |
2.1.1 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2.1.2 菌种 | 第30-31页 |
2.1.3 培养基 | 第31页 |
2.1.4 试剂 | 第31-32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32-37页 |
2.2.1 费氏弧菌的培养 | 第32-33页 |
2.2.2 水样的采集 | 第33-34页 |
2.2.3 用氯化汞浓度表征急性毒性 | 第34-36页 |
2.2.4 用EC50值表征急性毒性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制药废水处理厂进出水的发光细菌法急性毒性测定 | 第39-57页 |
3.1 制药废水水样概述 | 第39页 |
3.2 以发酵为主的制药废水 | 第39-48页 |
3.2.1 HZR厂 | 第39-41页 |
3.2.2 HHS厂 | 第41-43页 |
3.2.3 HHL厂 | 第43-45页 |
3.2.4 KEB厂 | 第45-46页 |
3.2.5 ZHZ厂 | 第46-47页 |
3.2.6 NCF厂 | 第47-48页 |
3.3 以化学合成为主的制药废水 | 第48-55页 |
3.3.1 ZSY厂 | 第48-50页 |
3.3.2 XSK厂 | 第50-52页 |
3.3.3 NZR厂 | 第52-53页 |
3.3.4 NLB厂 | 第53-5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5-56页 |
3.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制药废水处理厂全流程废水的发光细菌法急性毒性测定 | 第57-71页 |
4.1 以发酵为主的华北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第57-63页 |
4.1.1 公司概述 | 第57页 |
4.1.2 水量、水质、出水标准 | 第57页 |
4.1.3 废水处理工艺 | 第57页 |
4.1.4 以氯化汞浓度表征水样急性毒性水平 | 第57-59页 |
4.1.5 以EC50值表征水样急性毒性水平 | 第59-61页 |
4.1.6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4.2 以化学合成为主的某制药废水 | 第63-66页 |
4.2.1 生产工艺概述 | 第63页 |
4.2.2 水量、水质、出水标准 | 第63-64页 |
4.2.3 废水处理工艺 | 第64页 |
4.2.4 以氯化汞浓度表征水样急性毒性水平 | 第64-65页 |
4.2.5 结果与讨论 | 第65-66页 |
4.3 综合制药废水 | 第66-70页 |
4.3.1 公司概述 | 第66页 |
4.3.2 水量、水质、出水标准 | 第66-67页 |
4.3.3 废水处理工艺 | 第67页 |
4.3.4 以氯化汞浓度表征水样急性毒性水平 | 第67页 |
4.3.5 以EC50值表征水样急性毒性水平 | 第67-68页 |
4.3.6 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4.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建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