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11-30页 |
1 绪论 | 第30-56页 |
1.1 荧光探针 | 第30页 |
1.2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30-33页 |
1.3 喹喔啉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 第33-34页 |
1.4 喹喔啉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34-40页 |
1.5 其它喹喔啉类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40-45页 |
1.6 锌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45-53页 |
1.7 课题的内容 | 第53-56页 |
2 单质碘催化的喹喔啉类化合物的“一锅合成” | 第56-64页 |
2.1 引言 | 第56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6-57页 |
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7-6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2.5 结论 | 第63-64页 |
3 基于ICT机理的 2,3-二吡啶喹喔啉锌离子探针 | 第64-82页 |
3.1 引言 | 第64-65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5页 |
3.3 探针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 第65-68页 |
3.4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68-70页 |
3.5 QP_3-QP_5的分子设计和性能 | 第70-78页 |
3.6 QP-1-QP_5的理论性研究 | 第78-79页 |
3.7 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79-80页 |
3.8 结论 | 第80-82页 |
4 基于PET过程的 2, 3-二吡啶基喹喔啉类荧光探针 | 第82-95页 |
4.1 引言 | 第82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82-83页 |
4.3 探针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 第83-86页 |
4.4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86页 |
4.5 QP-6-QP_8的分子设计和性能 | 第86-92页 |
4.6 荧光淬灭机理研究 | 第92-93页 |
4.7 探针QP-6-QP_8的理论研究 | 第93-94页 |
4.8 结论 | 第94-95页 |
5 芳香基取代的二吡啶基喹喔啉类锌离子荧光探针 | 第95-109页 |
5.1 前言 | 第95页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95-96页 |
5.3 探针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 第96-98页 |
5.4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98-99页 |
5.5 QP_9-QP_(12)的分子设计和性能 | 第99-106页 |
5.6 探针QP_9-QP_(12)的识别机理 | 第106-107页 |
5.7 探针QP_9-QP_(12)的理论研究 | 第107-108页 |
5.8 结论 | 第108-109页 |
6 用于有机溶剂中水含量测定的喹喔啉衍生物 | 第109-122页 |
6.1 引言 | 第109-112页 |
6.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12页 |
6.3 探针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 第112-113页 |
6.4 探针的性能检测 | 第113-119页 |
6.5 探针机理的理论性讨论 | 第119-121页 |
6.6 结论 | 第121-122页 |
7 双喹喔啉类锌离子荧光探针 | 第122-131页 |
7.1 引言 | 第122页 |
7.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22-123页 |
7.3 探针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 第123-124页 |
7.4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124-125页 |
7.5 QP_(15)和QP_(16)的分子设计和性能 | 第125-128页 |
7.6 探针QP_(15)和QP_(16)的识别机理 | 第128-129页 |
7.7 探针QP_(15)和QP_(16)的理论研究 | 第129-130页 |
7.8 结论 | 第130-131页 |
8 基于ICT机理的喹啉喹喔啉类锌离子探针 | 第131-144页 |
8.1 引言 | 第131页 |
8.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31-132页 |
8.3 探针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 第132-134页 |
8.4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134页 |
8.5 QP_(17)-QP_(20)的分子设计和性能 | 第134-140页 |
8.6 探针QP_(17)-QP_(20)的识别机理 | 第140页 |
8.7 探针QP_(17)-QP_(19)的理论研究 | 第140-142页 |
8.8 结论 | 第142-144页 |
9 结论 | 第14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1页 |
附录 | 第161-178页 |
作者简历 | 第178-1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