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0页 |
2. 川江号子溯源 | 第10-12页 |
3. 大型交响合唱《川江颂》作品解析 | 第12-33页 |
3.1 第一乐章《川江谣》 | 第13-15页 |
3.1.1 混声合唱《川江谣》 | 第13-14页 |
3.1.2 男高音与男声合唱《闯滟滪滩》 | 第14-15页 |
3.2 第二乐章《龙门阵》 | 第15-19页 |
3.2.1 男声表演唱《歇稍调》 | 第15-16页 |
3.2.2 男声合唱《川江酒歌》 | 第16-17页 |
3.2.3 男声领唱与男声合唱《龙门阵——川江号子》 | 第17-19页 |
3.3 第三乐章《川江情》 | 第19-24页 |
3.3.1 女声表演唱《哥哥撑船几漂亮》 | 第19-20页 |
3.3.2 男声表演唱《船二哥,烫火锅》 | 第20-21页 |
3.3.3 男中音与男声合唱《川江号子——想婆娘》 | 第21-22页 |
3.3.4 女高音与女声合唱《呼归石》 | 第22-24页 |
3.4 第四乐章《川江颂》 | 第24-27页 |
3.4.1 男声表演唱《船到码头把酒喝》 | 第24-26页 |
3.4.2 混声合唱《川江颂》 | 第26-27页 |
3.5 大型交响合唱《川江颂》词曲创作综述 | 第27-31页 |
3.6 大型交响合唱《川江颂》的首演反响 | 第31-33页 |
4. 浅谈大型交响合唱《川江颂》的融合与发展 | 第33-39页 |
4.1 《川江颂》民俗音乐与交响音乐的融合 | 第34页 |
4.2 《川江颂》形体表演和演唱的融合 | 第34-35页 |
4.3 《川江颂》本土音乐元素的传承与融合 | 第35-36页 |
4.4 《川江颂》语言的融合 | 第36-37页 |
4.5 《川江颂》声乐唱法的融合 | 第37-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