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文章的创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生物资产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2 抵押贷款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2.4 金融风险理论 | 第17-20页 |
2.4.1 风险基本定义和要素 | 第17-18页 |
2.4.2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的风险类别 | 第20-25页 |
3.1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主观风险 | 第20-21页 |
3.1.1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 | 第20页 |
3.1.2 操作风险 | 第20-21页 |
3.2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客观风险 | 第21-25页 |
3.2.1 抵押权虚置风险 | 第21-23页 |
3.2.2 抵押物价值风险 | 第23-24页 |
3.2.3 流动性风险 | 第24页 |
3.2.4 自然风险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1页 |
4.1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风险影响因素 | 第25页 |
4.2 样本选取 | 第25-28页 |
4.2.1 调查区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4.2.2 变量选择 | 第26-28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28页 |
4.4 模型估计 | 第28-29页 |
4.5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第五章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风险控制体系 | 第31-39页 |
5.1 杨凌地区生物资产抵押现状 | 第31-32页 |
5.2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贷前风险监管 | 第32-34页 |
5.2.1 打造优质银行监管环境 | 第32-33页 |
5.2.2 规范生物资产信贷系统的建设 | 第33-34页 |
5.2.3 健全抵押登记制度,防范重复或虚假抵押 | 第34页 |
5.3 生物资产抵押贷款贷后风险监控制 | 第34-37页 |
5.3.1 对生物资产价值加强管理 | 第34-35页 |
5.3.2 生物资产价值科学评估 | 第35页 |
5.3.3 开展生物资产保险,分散价值损失风险 | 第35页 |
5.3.4 明晰责任,做好生物资产经营管理 | 第35-36页 |
5.3.5 依法处置生物资产 | 第36-37页 |
5.4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分散银行风险 | 第37-39页 |
5.4.1 建立政府担保制度 | 第37页 |
5.4.2 积极落实贴息贷款政策 | 第37-38页 |
5.4.3 建立生物资产流转市场,降低处置风险 | 第38-39页 |
第六章 完善生物资产抵押贷款的对策 | 第39-41页 |
6.1 完善生物资产抵押贷款政策 | 第39-40页 |
6.2 完善金融机构生物资产抵押贷款控制措施 | 第40-4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