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新型比例积分多谐振控制及其并网逆变器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注释表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1 能源现状及可再生能源第17-18页
        1.1.2 分布式发电系统第18-19页
    1.2 并网逆变器第19-23页
        1.2.1 LCL型并网逆变器谐振阻尼方法第20-22页
        1.2.2 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第22-23页
    1.3 谐波电流抑制方法第23-28页
        1.3.1 PI控制第24页
        1.3.2 PR控制第24-25页
        1.3.3 RC第25-27页
        1.3.4 PR、PMR与RC的关系第27-28页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8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重复控制性能分析和典型复合控制策略第30-40页
    2.1 RC的基本原理第30-33页
        2.1.1 重复内模改进第31-33页
        2.1.2 被控对象补偿第33页
    2.2 重复控制稳定性分析第33-35页
    2.3 重复控制抑制谐波能力分析第35页
    2.4 重复控制与PI控制构成的复合控制策略第35-39页
        2.4.1 串联复合控制结构性能分析第36-37页
        2.4.2 并联复合控制结构性能分析第37-38页
        2.4.3 两种复合控制结构性能比较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新型比例积分多谐振控制及其LCL型并网逆变器中应用第40-67页
    3.1 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模型第40-45页
        3.1.1 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策略第41-42页
        3.1.2 陷波器有源阻尼策略第42-45页
        3.1.3 两种阻尼策略比较第45页
    3.2 新型比例积分多谐振控制器设计第45-65页
        3.2.1 谐振控制与重复控制的关系描述第46-47页
        3.2.2 PIMR控制器结构及稳定性分析第47-51页
        3.2.3 PIMR控制器参数设计第51-57页
        3.2.4 仿真验证第57-61页
        3.2.5 实验验证第61-65页
    3.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四章 分数延迟RC在PIMR中应用第67-90页
    4.1 分数延迟重复控制(Fractional-delay RC,FDRC)第67-73页
        4.1.1 应用背景第67页
        4.1.2 分数延迟RC第67页
        4.1.3 分数延迟的实现方法第67-73页
    4.2 FD-PIMR控制器的应用第73-86页
        4.2.1 FD-PIMR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第73-76页
        4.2.2 仿真验证第76-83页
        4.2.3 实验验证第83-86页
    4.3 频率自适应PIMR的应用第86-89页
        4.3.1 应用背景第86页
        4.3.2 实验验证第86-89页
    4.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分数相位超前补偿RC及在PIMR控制中的应用第90-124页
    5.1 相位超前补偿原理(Phase Lead Compensation)第90-91页
    5.2 低采样频率下整数相位超前补偿存在的问题第91-93页
    5.3 分数相位超前补偿的实现第93-94页
    5.4 PIMR控制系统中的分数相位超前补偿第94-123页
        5.4.1 分数相位超前补偿PIMR(FPLC-PIMR)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第95页
        5.4.2 参数设计第95-106页
        5.4.3 仿真第106-120页
        5.4.4 实验第120-123页
    5.5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124-126页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第124-125页
    6.2 研究工作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变量的自适应扰动抑制方法及飞行器的湍流补偿技术
下一篇:牡丹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微胶囊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