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2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9-21页 |
1.2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1.2.1 研究动机 | 第21-22页 |
1.2.2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5-27页 |
1.6 研究创新 | 第27-29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29-4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1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1-32页 |
2.2 文献回顾 | 第32-48页 |
2.2.1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 | 第32-38页 |
2.2.2 管理者薪酬-业绩敏感性 | 第38-45页 |
2.2.3 相对绩效评价 | 第45-4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制度背景 | 第49-62页 |
3.1 相关理论分析 | 第49-53页 |
3.1.1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驱动 | 第49-51页 |
3.1.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驱动 | 第51-52页 |
3.1.3 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者逆向选择 | 第52-53页 |
3.2 制度背景 | 第53-60页 |
3.2.1 政治干预与寻租 | 第53-55页 |
3.2.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 | 第55-57页 |
3.2.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状现状分析 | 第57-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 第62-83页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62-64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64-66页 |
4.2.1 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 第64-65页 |
4.2.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65-66页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6-79页 |
4.3.1 描述性统计 | 第66-67页 |
4.3.2 多元回归结果 | 第67-71页 |
4.3.3 进一步分析 | 第71-79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79-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实证研究 | 第83-109页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83-85页 |
5.2 研究设计 | 第85-86页 |
5.2.1 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 第85-86页 |
5.2.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86页 |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86-105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86-88页 |
5.3.2 多元回归结果 | 第88-96页 |
5.3.3 进一步分析 | 第96-105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105-10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6章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相对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109-155页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109-111页 |
6.2 研究设计 | 第111-112页 |
6.2.1 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 第111-112页 |
6.2.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112页 |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12-148页 |
6.3.1 描述性统计 | 第112-114页 |
6.3.2 多元回归结果 | 第114-119页 |
6.3.3 进一步分析 | 第119-148页 |
6.4 稳健性检验 | 第148-15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55-16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55-157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57-158页 |
7.2.1 研究局限 | 第157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157-158页 |
7.3 政策建议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3页 |
致谢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