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3 研究综述述评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与思路 | 第12-13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3页 |
2.1 出口退税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2.1.1 出口退税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2.1.2 出口退税发生的条件 | 第15页 |
2.1.3 出口退税的基本流程 | 第15-17页 |
2.1.4 出口退税的基本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2.2 税收筹划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税收筹划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2 税收筹划的主要原则 | 第19-20页 |
2.2.3 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 | 第20-21页 |
2.3 企业贸易中常用的结算与融资方式 | 第21-23页 |
第3章 H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3.1 HL公司概况 | 第23-25页 |
3.1.1 HL公司简介 | 第23页 |
3.1.2 HL公司经营生产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3.2 H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现状 | 第25-29页 |
3.2.1 HL公司税收种类与纳税现状 | 第25-26页 |
3.2.2 HL公司出口退税筹划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3.2.3 出口退税对HL公司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HL公司出口退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3.3.1 未能与公司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 第29页 |
3.3.2 未能在全面整体性上进行把控 | 第29-30页 |
3.3.3 未能选择有效的出口方式 | 第30页 |
3.3.4 未能采用有利的贸易结算方式 | 第30-31页 |
3.3.5 未能科学规划原材料的获取路径 | 第31-32页 |
第4章 H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优化方案 | 第32-43页 |
4.1 产品出口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 | 第32-36页 |
4.1.1 成立外贸企业出口方式的筹划 | 第32-34页 |
4.1.2 委托外贸企业出口方式的筹划 | 第34-36页 |
4.1.3 产品出口方式筹划的最优方案 | 第36页 |
4.2 贸易结算与融资方式的税收筹划 | 第36-38页 |
4.2.1 控制远期信用证的筹划 | 第36-37页 |
4.2.2 信用证押汇的筹划 | 第37页 |
4.2.3 贸易结算与融资方式筹划的最优方案 | 第37-38页 |
4.3 原材料获取方式的税收筹划 | 第38-42页 |
4.3.1 国内购买原材料的筹划 | 第38-39页 |
4.3.2 国外进口原材料的筹划 | 第39-40页 |
4.3.3 国外供给原材料的筹划 | 第40-41页 |
4.3.4 原材料获取方式筹划的最优方案 | 第41-42页 |
4.4 H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的整体方案总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HL公司出口退税税收筹划优化的保障措施 | 第43-48页 |
5.1 公司管理层面的优化措施 | 第43-44页 |
5.1.1 及时追踪国家税收政策 | 第43-44页 |
5.1.2 强化公司税收筹划人员素质与水平 | 第44页 |
5.2 产品生产层面的优化措施 | 第44-46页 |
5.2.1 国内原材料采购渠道的优化 | 第44-45页 |
5.2.2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产销过程控制 | 第45-46页 |
5.3 产品出口层面的优化措施 | 第46-48页 |
5.3.1 开拓融合性贸易方式 | 第46-47页 |
5.3.2 合理控制出口销售的风险 | 第47-48页 |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