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建筑中的应用论文

基于信息模型(BIM)的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探索--以龙市民众教育馆修复改造项目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问题缘起第12-14页
        1.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第15-17页
        1.2.1 研究范围第15-16页
        1.2.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7-21页
        1.3.1 国外关于BIM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 国内关于BIM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4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第21-23页
        1.4.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2 可行性分析第22-23页
    1.5 论文框架第23-24页
第二章 BIM技术在现阶段运用分析第24-46页
    2.1 对BIM进行简析第24-32页
        2.1.1 BIM的技术特点第24-27页
        2.1.2 常用的BIM的软件第27页
        2.1.3 BIM技术对于各主体方能发挥的作用第27-30页
        2.1.4 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用第30-32页
    2.2 BIM技术在国内外的运用分析第32-41页
        2.2.1 BIM技术在国外的运用分析第32-35页
        2.2.2 BIM技术在国内设计院运用分析-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为例第35-41页
    2.3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局限性分析第41-43页
    2.4 BIM在不同项目应用的运用前景第43-44页
    2.5 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BIM技术在历史建筑修缮与保护领域的适应性研究第46-62页
    3.1 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现状第46-48页
        3.1.1 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第46-48页
        3.1.2 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流程的局限性第48页
    3.2 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构建信息化模型需求分析第48-53页
        3.2.1 建筑信息化的需求和趋势第48-50页
        3.2.2 测绘手段更新第50-51页
        3.2.3 建筑的现状测绘图表达方式第51-53页
    3.3 历史建筑信息管理解读第53-54页
    3.4 建筑师需要在保护与修缮项目全过程发挥主导作用第54-56页
    3.5 历史建筑修复涉及到多个专业协同配合第56-60页
    3.6 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基于实际项目(龙市民众教育馆)改造测绘和设计阶段中的具体运用第62-88页
    4.1 龙市民众教育馆背景资料第62-66页
        4.1.1 历史沿革第62-63页
        4.1.2 龙市民众教育馆历史价值第63-64页
        4.1.3 龙市民众教育馆艺术价值第64-65页
        4.1.4 龙市民众教育馆社会价值第65-66页
        4.1.5 龙市民众教育馆文化价值第66页
    4.2 民众教育馆的综合现状第66-69页
        4.2.1 龙市民众教育馆周边环境第66-67页
        4.2.2 龙市民众教育馆文物结构第67-69页
        4.2.3 文物原貌分析第69页
    4.3 前期测绘与评估第69-76页
        4.3.1 病害及残损情况评估第69-73页
        4.3.2 对龙市民众教育馆进行测绘第73-76页
    4.4 民众教育馆信息模型的构建与表达第76-86页
        4.4.1 族库模型规划第76-79页
        4.4.2 族库模型创建第79-82页
        4.4.3 信息化模型构建第82-86页
    4.5 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基于实际项目(龙市民众教育馆)修缮设计阶段的BIM运用研究第88-110页
    5.1 民众教育馆的结构加固设计第88-96页
        5.1.1 建筑修复思路与结构形式分析第88-90页
        5.1.2 结构修复设计第90-93页
        5.1.3 借鉴BIM管道碰撞思路第93-94页
        5.1.4 钢结构加固加入模型第94-96页
    5.2 民众教育馆的信息表达与记录第96-106页
        5.2.1 信息采集到策略第96-98页
        5.2.2 模型的阶段化记录第98-106页
    5.3 BIM信息化模型的平面表达与信息统计第106-108页
        5.3.1 信息化模型平面表达第106-107页
        5.3.2 信息化模型的数据统计第107-108页
    5.4 小结第108-110页
结论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封闭脆性柠檬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下一篇:牵引供电系统均衡电流及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