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1.2.1 课堂观察 | 第9-10页 |
1.2.2 课堂观察LICC模式 | 第10-11页 |
1.3 理论指导 | 第11-14页 |
1.3.1 LICC模式解读 | 第11-12页 |
1.3.2 课堂观察LICC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理论移植 | 第12-14页 |
1.4 我校原有听评课模式简述 | 第14-15页 |
1.5 研究综述及趋势 | 第15-18页 |
1.5.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5.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1.6.1 指向教学改进 | 第19页 |
1.6.2 指向教师发展 | 第19页 |
1.6.3 指向教育研究 | 第19页 |
1.6.4 指向教育评价 | 第19-20页 |
1.7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于LICC模式和我校现有模式课堂观察的案例分析 | 第21-41页 |
2.1 组内教师培训 | 第21页 |
2.2 案例一 | 第21-37页 |
2.2.1 组成观察合作体 | 第21页 |
2.2.2 课前会议 | 第21-22页 |
2.2.3 课中观察 | 第22-23页 |
2.2.4 课后会议 | 第23-37页 |
2.3 案例二 | 第37-41页 |
2.3.1 组成观察合作体 | 第37页 |
2.3.2 课前会议 | 第37-38页 |
2.3.3 课中观察 | 第38页 |
2.3.4 课后会议 | 第38-41页 |
第三章 生物课堂观察LICC模式与我校现有模式比较分析 | 第41-46页 |
3.1 从观察点比较 | 第41-42页 |
3.2 从观察过程比较 | 第42页 |
3.3 从教师观察反馈比较 | 第42-43页 |
3.4 从适用性角度比较 | 第43-44页 |
3.5 从教师感受上比较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总结、反思与建议 | 第46-52页 |
4.1 总结 | 第46-47页 |
4.1.1 我校现有课堂观察模式从总体把握课堂,更关注教师综合能力 | 第46页 |
4.1.2 LICC课堂模式从细节反馈课堂,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 第46-47页 |
4.2 课堂观察LICC模式在我校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47-48页 |
4.2.1 对参与课堂的教师素质要求高 | 第47页 |
4.2.2 时间要求多 | 第47页 |
4.2.3 技术含量要求高 | 第47-48页 |
4.3 对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展望 | 第48-50页 |
4.3.1 加强教师培训以适应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高要求 | 第48-49页 |
4.3.2 完善制度以更好地实践课堂观察LICC模式 | 第49页 |
4.3.3 走向融合以兼得课堂观察LICC模式与现有听评课模式的优势 | 第49-50页 |
4.4 对研究结论的反思 | 第50-52页 |
附录1: 课堂观察LICC模式培训材料 | 第52-54页 |
附录2: 徐老师说课(经整理)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