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钢拱结构的应用前景 | 第11-13页 |
1.2 钢拱结构承载力分析与设计 | 第13-16页 |
1.2.1 钢拱结构承载力分析与设计方法发展概述 | 第13-15页 |
1.2.2 钢拱结构承载力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3 钢拱结构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的演变 | 第16-18页 |
1.3.2 钢拱结构可靠性分析 | 第18页 |
1.3.3 复杂情形下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1.4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1 研究问题的对象 | 第20页 |
1.4.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钢拱结构承载力分析及可靠度积分计算方法 | 第22-35页 |
2.1 基于极限状态方程的钢拱结构承载力分析方法 | 第22-27页 |
2.1.1 我国钢拱结构承载力验算方法 | 第22-25页 |
2.1.2 考虑二阶效应后极限承载能力验算方法 | 第25-26页 |
2.1.3 日本学者提出的极限承载能力验算模式 | 第26-27页 |
2.2 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构极限承载力 | 第27-31页 |
2.2.1 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 第27-30页 |
2.2.2 考虑不同因素下的有限元分析技巧介绍 | 第30-31页 |
2.3 可靠度积分方法介绍 | 第31-35页 |
2.3.1 Newton-Cotes型求积公式 | 第31-32页 |
2.3.2 Gauss型求积公式 | 第32-33页 |
2.3.3 蒙特卡罗积分方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全跨与半跨荷载组合下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35-48页 |
3.1 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3.2 钢拱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7-39页 |
3.2.1 规程方法 | 第37-38页 |
3.2.2 日本学者方法 | 第38页 |
3.2.3 一致缺陷结构有限元方法 | 第38页 |
3.2.4 完善结构有限元方法 | 第38页 |
3.2.5 考虑二阶效应设计方法 | 第38-39页 |
3.3 结构模型在不同考虑因素下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39-42页 |
3.3.1 不同类型截面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39-40页 |
3.3.2 不同截面尺寸下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3.3.3 不同矢跨比下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4 各种方法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42-44页 |
3.5 计算结果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钢拱结构可靠度分析 | 第48-60页 |
4.1 复杂失效方程可靠度积分方法 | 第48-55页 |
4.1.1 可靠度积分方法简介 | 第48-49页 |
4.1.2 积分区域的快速确定方法 | 第49-51页 |
4.1.3 各种积分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51-55页 |
4.1.3.1 算例 1 | 第51-52页 |
4.1.3.2 算例 2 | 第52-53页 |
4.1.3.3 算例 3 | 第53-55页 |
4.1.3.4 算例分析讨论 | 第55页 |
4.2 钢拱结构可靠度分析 | 第55-59页 |
4.2.1 钢拱结构承载力失效方程 | 第55-56页 |
4.2.2 钢拱结构可靠度分析 | 第56-59页 |
4.2.3 结果分析讨论 | 第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