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电厂1号机组脱硫增容综合效果分析与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脱硫技术原理与效果评价方法 | 第17-25页 |
2.1 技术改造概述 | 第17-18页 |
2.1.1 技术改造含义 | 第17页 |
2.1.2 技术改造内容 | 第17页 |
2.1.3 技术改造特点 | 第17-18页 |
2.2 火电厂脱硫改造工程及其管理 | 第18-19页 |
2.2.1 火电厂脱硫改造工程及特点 | 第18页 |
2.2.2 火电厂脱硫改造工程管理流程 | 第18-19页 |
2.3 火电厂脱硫工艺原理及比较 | 第19-23页 |
2.3.1 火电厂脱硫原理及特点 | 第19-21页 |
2.3.2 火电厂脱硫工艺比较 | 第21-23页 |
2.4 常用效果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4.1 层次分析法 | 第23-24页 |
2.4.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三河电厂1号机组脱硫增容改造项目概述 | 第25-33页 |
3.1 三河电厂1号机组脱硫系统现状 | 第25-26页 |
3.1.1 脱硫系统设备现状 | 第25页 |
3.1.2 脱硫系统运行现状 | 第25-26页 |
3.2 脱硫增容改造项目建设概况 | 第26-30页 |
3.2.1 脱硫增容改造项目建设必要性 | 第26-27页 |
3.2.2 脱硫增容改造前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3.2.3 脱硫增容改造建设条件 | 第27-29页 |
3.2.4 项目改造总体方案 | 第29-30页 |
3.3 三河电厂1号机组脱硫增容改造内容 | 第30-32页 |
3.3.1 二氧化硫吸收系统改造方案 | 第30页 |
3.3.2 烟道系统改造 | 第30-31页 |
3.3.3 石膏脱水系统改造 | 第31页 |
3.3.4 电气系统改造 | 第31-32页 |
3.3.5 废水处理系统改造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三河电厂1号机组脱硫增容改造综合效果分析 | 第33-41页 |
4.1 技术效果分析 | 第33-36页 |
4.1.1 技术水平分析 | 第33页 |
4.1.2 技术安全保障分析 | 第33-34页 |
4.1.3 技改性能分析 | 第34-36页 |
4.2 经济效果与敏感性分析 | 第36-38页 |
4.2.1 经济效果分析 | 第36-37页 |
4.2.2 敏感性分析 | 第37-38页 |
4.3 环境与社会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4.3.1 环境效果分析 | 第38-40页 |
4.3.2 社会效果分析 | 第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三河电厂1号机组脱硫增容改造综合效果评价 | 第41-49页 |
5.1 综合评价原则 | 第41页 |
5.2 综合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1-44页 |
5.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1-42页 |
5.2.2 综合效果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2-43页 |
5.2.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44页 |
5.3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4-48页 |
5.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45页 |
5.3.2 评价矩阵的建立 | 第45页 |
5.3.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5.3.4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