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20页 |
| 1.1 手足口病与肠道病毒71型 | 第12-13页 |
| 1.2 EV71结构特征 | 第13-15页 |
| 1.3 EV71流行特点 | 第15-16页 |
| 1.4 EV71的预防和治疗 | 第16-17页 |
| 1.5 反向遗传学/病毒拯救 | 第17-18页 |
| 1.6 本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0-27页 |
| 2.1 毒株与细胞 | 第20-21页 |
| 2.2 材料 | 第21-24页 |
| 2.3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 2.4 实验中涉及的引物 | 第25-27页 |
| 第一部分 EV718株突变体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病毒拯救 | 第27-53页 |
| 方法 | 第27-41页 |
| 3.1 突变体及回复突变体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27-30页 |
| 3.2 突变体质粒的线性化 | 第30-31页 |
| 3.3 体外转录 | 第31-32页 |
| 3.4 突变体RNA转染细胞 | 第32-33页 |
| 3.5 拯救病毒性质验证 | 第33-41页 |
| 结果 | 第41-51页 |
| 4.1 8个突变体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41-42页 |
| 4.2 突变体RNA转染细胞 | 第42-43页 |
| 4.3 拯救病毒传代验证 | 第43页 |
| 4.4 拯救病毒RT-PCR鉴定 | 第43-44页 |
| 4.5 拯救病毒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拯救病毒EV71特异性抗原 | 第44-46页 |
| 4.6 qRT-PCR方法滴定拯救病毒生长曲线 | 第46-49页 |
| 4.7 M7和M8回复突变 | 第49页 |
| 4.8 突变体病毒的全序列基因测定 | 第49-51页 |
| 讨论 | 第51-53页 |
| 第二部分 EV713C-N69D突变体蛋白的酶活性检测 | 第53-61页 |
| 方法 | 第55-57页 |
| 5.1 突变体 3C蛋白 | 第55页 |
| 5.2 设计多肽底物 | 第55-56页 |
| 5.3 酶活性检测 | 第56-57页 |
| 结果 | 第57-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