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PPP模式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3页 |
2.1 PPP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 第19页 |
2.1.1 PPP模式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PPP模式的特点 | 第19页 |
2.2 PPP模式的功能 | 第19-20页 |
2.3 PPP模式的分类 | 第20-21页 |
2.4 PPP模式应用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21-23页 |
2.4.1 PPP模式应用的创新性 | 第21-22页 |
2.4.2 PPP模式应用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相思湖校区项目PPP模式构建 | 第23-47页 |
3.1 广西体育类高校现状分析 | 第23页 |
3.2 运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3-29页 |
3.2.1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相思湖校区项目概况 | 第23-25页 |
3.2.2 运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3.2.3 运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 第26-29页 |
3.3 项目运作方式 | 第29-32页 |
3.3.1 项目特点 | 第29页 |
3.3.2 项目运作模式判定 | 第29-31页 |
3.3.3 PPP模式各参与方 | 第31-32页 |
3.3.4 项目运作结构图 | 第32页 |
3.4 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 第32-40页 |
3.4.1 风险分配的原则 | 第32-33页 |
3.4.2 项目风险识别 | 第33-38页 |
3.4.3 项目风险分配 | 第38-40页 |
3.5 合同体系 | 第40-46页 |
3.5.1 合同编制依据 | 第40页 |
3.5.2 合同体系 | 第40-43页 |
3.5.3 项目边界条件 | 第43-46页 |
3.6 投资回报机制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相思湖校区项目PPP模式实施 | 第47-60页 |
4.1 项目建设PPP模式运作面临的问题 | 第47页 |
4.2 建设与运营 | 第47-52页 |
4.2.1 建设期 | 第47-52页 |
4.2.2 运营期 | 第52页 |
4.3 调价机制 | 第52-53页 |
4.4 项目移交 | 第53-58页 |
4.4.1 移交范围 | 第53-54页 |
4.4.2 移交委员会 | 第54页 |
4.4.3 项目移交前的维护 | 第54-55页 |
4.4.4 移交验收标准 | 第55页 |
4.4.5 保险和承包商保证的转让 | 第55-56页 |
4.4.6 技术的移交 | 第56页 |
4.4.7 合同的转移 | 第56页 |
4.4.8 人员的续用与解聘 | 第56页 |
4.4.9 无关物品的搬移 | 第56-57页 |
4.4.10 风险转移 | 第57页 |
4.4.11 移交费用 | 第57-58页 |
4.4.12 移交效力 | 第58页 |
4.4.13 非正常移交 | 第58页 |
4.4.14 项目移交违约及处理 | 第58页 |
4.5 项目运行保障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相思湖校区项目PPP模式应用保障 | 第60-64页 |
5.1 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 | 第60页 |
5.2 建立健全监管构架 | 第60-62页 |
5.2.1 政府部门监管 | 第61页 |
5.2.2 中期评估 | 第61页 |
5.2.3 用户/公众监管 | 第61-62页 |
5.2.4 金融机构监管 | 第62页 |
5.2.5 行业主管部门监督 | 第62页 |
5.2.6 其他利益相关者监管 | 第62页 |
5.3 发挥政府机构的能力 | 第62-63页 |
5.4 强化专业人才机构培育力度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创新点 | 第64页 |
6.3 论文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