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角质细胞NMDA受体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痛觉过敏中的作用研究

英文缩略名称一览表第6-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英文摘要第11-12页
引言第13-17页
    1.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概述第13-14页
        1.1 临床表现第13-14页
        1.2 病生理机制研究进展第14页
        1.3 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第14页
    2. 角质细胞在CRPS和其他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第14-16页
    3. NMDA受体在角质细胞中的表达第16页
    4. 研究假设及其临床意义第16-17页
材料与方法第17-30页
    1. 总述第17-19页
        1.1 分组方式第18页
        1.2 技术路线第18页
        1.3 行为学测定及取材时间第18-19页
    2. 大鼠CPIP模型的构建第19-20页
        2.1 实验动物及材料第19页
        2.2 建模方法第19-20页
    3. 分组药物干预第20页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0页
        3.2 给药方式第20页
    4. 行为学及生理学测定第20-21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0-21页
        4.2 测定方法第21页
    5. 动物处死及取材第21-22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1-22页
        5.2 实验方法第22页
    6. WESTERN BLOT蛋白浓度测定第22-27页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4页
        6.2 实验步骤第24-27页
    7. 免疫荧光染色第27-29页
        7.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7-28页
        7.2 实验步骤第28-29页
    8. 统计分析第29-30页
实验结果第30-44页
    1. 行为学测试结果第30-34页
        1.1 机械痛阈第30-31页
        1.2 热痛阈第31-33页
        1.3 皮温第33-34页
    2. NMDA受体在皮肤角质细胞表达第34-36页
        2.1 NMDA受体在角质细胞的定位表达第34-35页
        2.2 NMDA受体表达的定量分析第35-36页
    3. 皮肤和脊髓促炎性因子释放水平第36-40页
        3.1 急性期皮肤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第36-37页
        3.2 慢性期皮肤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第37-38页
        3.3 急性期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第38-39页
        3.4 慢性期脊髓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第39-40页
    4. 脊髓疼痛传导及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第40-44页
        4.1 疼痛传导第40-42页
        4.2 小胶质细胞激活第42-43页
        4.3 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第43-44页
讨论第44-51页
    1. 实验方法的合理性第45-46页
        1.1 动物模型的构建第45页
        1.2 药物干预第45-46页
        1.3 炎症因子与细胞标志物的选择第46页
    2. NMDA受体在皮肤角质细胞中的表达第46-47页
    3. 角质细胞NMDA受体在CPIP中的作用第47-49页
        3.1 在局部皮肤中的作用第47-48页
        3.2 对脊髓的影响第48-49页
    4. CRPS急性期与慢性期痛觉过敏机制的探讨第49页
    5. 研究局限性第49-50页
        5.1 缺乏取材时间点与药物浓度的梯度设置第49页
        5.2 缺乏电生理实验的功能水平证据第49页
        5.3 缺乏离体实验排除非角质细胞的干扰第49-50页
    6. 展望第50-51页
        6.1 角质细胞NMDA受体对DRG的影响第50页
        6.2 NMDA受体对角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第50页
        6.3 角质细胞NMDA受体激活后的下游通路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综述第59-67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已发表文章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鳞翅目三种不同科的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学分析
下一篇:鸡冠直立/倒伏性状的候选基因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