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控制绕组参数计算与优化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CRT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CRT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CRT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2 CRT基本理论及控制绕组分级标准确定 | 第15-20页 |
| 2.1 CRT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 2.1.1 CRT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 2.1.2 CRT结构分类 | 第16-17页 |
| 2.2 CRT控制绕组分级标准确定 | 第17-20页 |
| 2.2.1 CRT控制绕组分级标准比较 | 第17-18页 |
| 2.2.2 CRT谐波电流有效值分级标准 | 第18-20页 |
| 3 CRT工作模式分析及控制绕组参数计算 | 第20-39页 |
| 3.1 CRT工作模式分析 | 第20-27页 |
| 3.1.1 顺次单支路工作模式分析 | 第20-24页 |
| 3.1.2 固定单支路工作模式分析 | 第24-26页 |
| 3.1.3 转移单支路工作模式分析 | 第26-27页 |
| 3.2 CRT不同工作模式参数计算与比较 | 第27-33页 |
| 3.2.1 控制绕组参数计算方法确定 | 第27-28页 |
| 3.2.2 顺次单支路工作模式参数计算 | 第28页 |
| 3.2.3 固定单支路工作模式参数计算 | 第28-29页 |
| 3.2.4 转移单支路工作模式参数计算 | 第29-30页 |
| 3.2.5 不同工作模式控制绕组参数比较 | 第30-33页 |
| 3.3 算例设计 | 第33-39页 |
| 3.3.1 顺次单支路工作模式参数计算 | 第34-35页 |
| 3.3.2 固定单支路工作模式参数计算 | 第35-36页 |
| 3.3.3 转移单支路工作模式参数计算 | 第36-37页 |
| 3.3.4 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 4 CRT控制绕组晶闸管阀组结构设计 | 第39-50页 |
| 4.1 CRT晶闸管阀组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 4.1.1 晶闸管特性及选型分析 | 第39-40页 |
| 4.1.2 CRT晶闸管阀组结构参数确定 | 第40-41页 |
| 4.2 不同条件下晶闸管阀组结构设计 | 第41-47页 |
| 4.2.1 晶闸管阀组电压和电流计算 | 第41-42页 |
| 4.2.2 电压已知时晶闸管阀组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 4.2.3 电流已知时晶闸管阀组结构设计 | 第44-46页 |
| 4.2.4 晶闸管阀组结构设计综合分析 | 第46-47页 |
| 4.3 算例设计 | 第47-50页 |
| 5 基于遗传算法的CRT控制绕组参数优化设计 | 第50-59页 |
| 5.1 CRT控制绕组参数优化分析 | 第50页 |
| 5.2 CRT控制绕组参数优化模型建立 | 第50-54页 |
| 5.2.1 设计变量 | 第51-52页 |
| 5.2.2 约束条件 | 第52-53页 |
| 5.2.3 目标函数 | 第53-54页 |
| 5.3 优化方法选取 | 第54-55页 |
| 5.4 CRT控制绕组参数优化实例 | 第55-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