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词的修辞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 太平歌词概况 | 第15-18页 |
(一)历时溯源 | 第15-16页 |
1.历史由来 | 第15页 |
2.命名由来 | 第15-16页 |
(二)表演形式 | 第16页 |
(三)发展与传播 | 第16-17页 |
(四)题材类型 | 第17-18页 |
二 太平歌词的语音修辞 | 第18-27页 |
(一)押韵 | 第18-21页 |
1.偶韵 | 第19页 |
2.交韵 | 第19-20页 |
3.排韵 | 第20页 |
4.随韵 | 第20-21页 |
5.散韵 | 第21页 |
(二)叠音 | 第21-23页 |
(三)衬词 | 第23-24页 |
(四)节拍 | 第24-27页 |
三 太平歌词的句式修辞 | 第27-37页 |
(一)常式句与变式句 | 第27-28页 |
(二)整句与散句 | 第28-30页 |
(三)松句与紧句 | 第30-31页 |
(四)长句与短句 | 第31-32页 |
(五)句子的语气各异 | 第32-37页 |
四 太平歌词辞格的运用 | 第37-47页 |
(一)材料上的辞格 | 第37-42页 |
1.譬喻 | 第37-40页 |
2.引用 | 第40-41页 |
3.借代 | 第41-42页 |
4.双关 | 第42页 |
(二)意境上的辞格 | 第42-43页 |
1.拟人 | 第43页 |
2.拟物 | 第43页 |
(三)词语上的辞格 | 第43-44页 |
1.镶嵌 | 第43-44页 |
2.节缩 | 第44页 |
3.警策 | 第44页 |
(四)章句上的辞格 | 第44-47页 |
1.反复 | 第44页 |
2.顶真 | 第44-45页 |
3.对偶 | 第45页 |
4.排比 | 第45-47页 |
五 太平歌词的表现风格 | 第47-50页 |
(一)谨严、绚烂 | 第47-48页 |
(二)疏放、平淡 | 第48-50页 |
六 太平歌词的语言特征及其形成 | 第50-56页 |
(一)语音手段 | 第50-51页 |
(二)词汇手段 | 第51-53页 |
(三)句法手段 | 第53-54页 |
(四)语用手段 | 第54-56页 |
七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