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高压直流输电简述及发展历史 | 第16-20页 |
1.2.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概述 | 第16-17页 |
1.2.2 基于LCC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第17-18页 |
1.2.3 基于VSC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第18页 |
1.2.4 基于MMC的高压直流输电及其技术优势 | 第18-20页 |
1.3 MMC-HVDC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1 工程建设现状 | 第20-21页 |
1.3.2 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3 本文主要的改进和创新之处 | 第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 第22-24页 |
2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工作原理分析 | 第24-36页 |
2.1 MMC主电路拓扑结构及工作机制 | 第24-28页 |
2.1.1 MMC主电路拓扑结构 | 第24-25页 |
2.1.2 MMC子模块运行模式 | 第25-26页 |
2.1.3 三相MMC的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2.2 MMC调制策略 | 第28-31页 |
2.2.1 MMC主电路拓扑结构 | 第28页 |
2.2.2 最近电平逼近调制(NLM)策略 | 第28-29页 |
2.2.3 载波移相调制策略 | 第29-30页 |
2.2.4 空间矢量PWM调制 | 第30-31页 |
2.3 MMC数学模型 | 第31-33页 |
2.4 MMC运行特性分析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MMC子模块均压控制与桥臂环流抑制 | 第36-56页 |
3.1 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 第36-42页 |
3.1.1 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原理 | 第36-38页 |
3.1.2 基于NLM的电容电压排序均压策略 | 第38-39页 |
3.1.3 改进的均压优化控制算法 | 第39-40页 |
3.1.4 仿真分析 | 第40-42页 |
3.2 MMC相间环流抑制策略 | 第42-55页 |
3.2.1 MMC相间环流机理分析 | 第42-44页 |
3.2.2 基于PI控制器的传统环流抑制策略 | 第44-47页 |
3.2.3 基于准PR控制器的环流抑制策略 | 第47-49页 |
3.2.4 记忆控制原理 | 第49-51页 |
3.2.5 基于记忆控制的环流抑制策略 | 第51-52页 |
3.2.6 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基于静止坐标系下的MMC-HVDC稳态控制策略 | 第56-74页 |
4.1 控制策略概述 | 第56-58页 |
4.1.1 基于NLM的电容电压排序均压策略 | 第56页 |
4.1.2 系统分层控制结构 | 第56-57页 |
4.1.3 系统控制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4.2 稳态控制策略 | 第58-67页 |
4.2.1 基于dq旋转坐标系和αβ正交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58-60页 |
4.2.2 基于PR控制的电流内环控制器设计 | 第60-61页 |
4.2.3 基于PI控制的外环控制器设计 | 第61-64页 |
4.2.4 换流器双环整体控制设计 | 第64-67页 |
4.3 稳态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第67-73页 |
4.3.1 采用PR控制器的电流内环控制效果分析 | 第68-69页 |
4.3.2 双环控制器的整体控制效果分析 | 第69-72页 |
4.3.3 与传统双闭环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比较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MMC-HVDC系统交流故障下的暂态控制策略 | 第74-90页 |
5.1 MMC-HVDC系统交流不对称故障分析及其数学模型 | 第74-78页 |
5.1.1 交流系统不对称故障对系统影响 | 第74-75页 |
5.1.2 交流系统不对称故障下的数学模型 | 第75-78页 |
5.2 MMC-HVDC系统交流不对称故障下负序电流抑制策略 | 第78-82页 |
5.2.1 负序电流抑制策略 | 第78页 |
5.2.2 电流内环控制器设计 | 第78-81页 |
5.2.3 电压外环控制器设计 | 第81-82页 |
5.3 仿真分析 | 第82-89页 |
5.3.1 单项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第83-86页 |
5.3.2 两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第86-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0-91页 |
6.2 展望下一步工作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