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9页 |
1. 古菌概述 | 第15-22页 |
1.1 菌的系统分类 | 第15-21页 |
1.1.1 三域学说 | 第15页 |
1.1.2 'TACK'超级古菌门 | 第15-18页 |
1.1.3 两域学说和真核生物的古菌起源 | 第18-21页 |
1.2 古菌的特征 | 第21-22页 |
1.3 硫化叶菌 | 第22页 |
2. 细胞分裂过程概述 | 第22-32页 |
2.1 细菌、真核生物和古菌细胞分裂机制概述 | 第22-28页 |
2.1.1 细菌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过程的介绍 | 第22-24页 |
2.1.2 真核生物细胞周期和细胞质分裂过程的介绍 | 第24-27页 |
2.1.3 古菌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过程的介绍 | 第27-28页 |
2.2 ESCRTs蛋白功能介绍 | 第28-30页 |
2.3 硫化叶菌ESCRT-Ⅲ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3. 病毒释放机制概述 | 第32-44页 |
3.1 古菌病毒概述 | 第32-35页 |
3.2 古菌病毒的释放机制 | 第35-41页 |
3.2.1 SIRV2的组装和释放 | 第36-38页 |
3.2.2 STIV的组装和释放 | 第38-40页 |
3.2.3 膜包被病毒SSV1的组装和释放 | 第40-41页 |
3.3 真核生物膜包被病毒的组装和释放 | 第41-44页 |
4. 硫化叶菌遗传操作系统 | 第44-47页 |
4.1 冰岛硫化叶菌受体菌株 | 第44-45页 |
4.2 冰岛硫化叶菌基因敲除系统 | 第45-46页 |
4.3 冰岛硫化叶菌蛋白表达系统 | 第46-47页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7-4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9-75页 |
1. 材料 | 第49-59页 |
1.1 酶和试剂 | 第49页 |
1.2 寡核苷酸序列 | 第49-51页 |
1.3 质粒 | 第51-53页 |
1.3.1 冰岛硫化叶菌质粒 | 第51-52页 |
1.3.2 大肠杆菌质粒 | 第52页 |
1.3.3 出芽酵母质粒 | 第52-53页 |
1.4 菌株 | 第53-55页 |
1.4.1 冰岛硫化叶菌菌株: | 第53-54页 |
1.4.2 大肠杆菌菌株 | 第54页 |
1.4.3 出芽酵母菌株 | 第54-55页 |
1.5 培养基配方 | 第55-59页 |
1.5.1 冰岛硫化叶菌培养基储存液配方 | 第55-57页 |
1.5.2 冰岛硫化叶菌液体培养基 | 第57-58页 |
1.5.3 冰岛硫化叶菌固体培养基 | 第58-5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9-75页 |
2.1 冰岛硫化叶菌基因组DNA提取(Bacterial DNA Kit-OMEGA) | 第59页 |
2.2 DNA电泳凝胶回收(Gel Extraction Kit-OMEGA) | 第59-60页 |
2.3 质粒提取(Plasmid Mini Kit-OMEGA) | 第60页 |
2.4 冰岛硫化叶菌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 第60-62页 |
2.5 Western blot方法与步骤 | 第62-64页 |
2.6 免疫荧光样品制备 | 第64-65页 |
2.7 冰岛硫化叶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电转化 | 第65-67页 |
2.8 冰岛硫化叶菌菌株保存 | 第67页 |
2.9 流式细胞术样品制备 | 第67页 |
2.10 Southern Blot方法与步骤 | 第67-71页 |
2.11 酵母双杂交方法与步骤(Clontech) | 第71-74页 |
2.12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与观察 | 第74-75页 |
第三章 冰岛硫化叶菌ESCRT-Ⅲ同源蛋白免疫荧光定位 | 第75-82页 |
1. 引言 | 第75-76页 |
2. 结果 | 第76-81页 |
2.1 冰岛硫化叶菌ESCRT-Ⅲ同源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76-77页 |
2.1.1 ESCRT-Ⅲ同源蛋白肽段的选取 | 第76-77页 |
2.1.2 ESCRT-Ⅲ同源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77页 |
2.2 冰岛硫化叶菌ESCRT-Ⅲ同源蛋白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77-80页 |
2.2.1 ESCRT-Ⅲ同源蛋白体外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77-78页 |
2.2.2 ESCRT-Ⅲ同源蛋白体外表达纯化 | 第78页 |
2.2.3 ESCRT-Ⅲ同源蛋白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78-80页 |
2.3 冰岛硫化叶菌ESCRT-Ⅲ同源蛋白免疫荧光定位 | 第80-81页 |
3.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冰岛硫化叶菌ESCRT-Ⅲ同源蛋白遗传必需性分析 | 第82-100页 |
1. 引言 | 第82页 |
2. 结果 | 第82-98页 |
2.1 escrt-Ⅲ-2 (SiRe_1200)遗传必需性分析 | 第82-88页 |
2.1.1 escrt-Ⅲ-2的敲除分析 | 第82-85页 |
2.1.2 突变体增殖实验验证escrt-Ⅲ-2基因必需性 | 第85-88页 |
2.2 escrt-Ⅲ-1 (SiRe_1550)遗传必需性分析 | 第88-96页 |
2.2.1 escrt-Ⅲ-1基因序列的确定 | 第88-91页 |
2.2.2 基于escrt-Ⅲ-1新序列的敲除策略设计 | 第91页 |
2.2.3 escrt-Ⅲ-1敲除型质粒的构建及电转化 | 第91-92页 |
2.2.4 escrt-Ⅲ-1敲除型菌株的筛选 | 第92-94页 |
2.2.5 'Δescrt-Ⅲ-1'表型分析 | 第94-96页 |
2.3 escrt-Ⅲ-3 (SiRe_1388)遗传必需性分析 | 第96-98页 |
2.3.1 escrt-Ⅲ-3的敲除分析 | 第96-98页 |
2.3.2 escrt-Ⅲ-3敲除突变体菌株的表型分析 | 第98页 |
3. 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五章 冰岛硫化叶菌细胞分裂蛋白的功能定位 | 第100-119页 |
1. 引言 | 第100-101页 |
2. 结果 | 第101-117页 |
2.1 生物信息学对硫化叶菌中ESCRT-Ⅲ蛋白MIM2结构域的分析 | 第101-102页 |
2.2 冰岛硫化叶菌参与细胞分裂和膜剪切过程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 第102页 |
2.3 冰岛硫化叶菌参与细胞分裂和膜剪切过程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 | 第102-107页 |
2.3.1 载体构建 | 第103页 |
2.3.2 酵母双杂交验证蛋白相互作用 | 第103-107页 |
2.4 冰岛硫化叶菌细胞分裂蛋白的功能定位 | 第107-114页 |
2.4.1 细胞分裂蛋白C-端缺失突变体体内过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107-108页 |
2.4.2 细胞分裂蛋白C-端缺失突变体体内过表达菌株表型分析 | 第108-114页 |
2.5 Sis/pSeSD-ESCRT-Ⅲ-2ΔC菌株显微观察和免疫荧光定位 | 第114-117页 |
2.5.1 Sis/pSeSD-ESCRT-Ⅲ-2△C菌株显微观察 | 第114-115页 |
2.5.2 Sis/pSeSD-ESCRT-Ⅲ-2△C菌株免疫荧光定位 | 第115-117页 |
3.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六章 ESCRT-Ⅲ同源蛋白参与病毒出芽过程的研究 | 第119-132页 |
1. 引言 | 第119页 |
2. 结果 | 第119-130页 |
2.1 escrt-Ⅲ-3敲除型突变体菌株感染STSV2后表型分析 | 第119-121页 |
2.2 STSV2感染S.islandicus REY15A不同时期免疫荧光定位分析 | 第121-125页 |
2.2.1 STSV2_3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121-122页 |
2.2.2 STSV2感染S. islandicus REY15A不同时期的荧光定位分析 | 第122-125页 |
2.3 ESCRT-Ⅲ-3蛋白性质和功能分析 | 第125-130页 |
2.4 ESCRT-Ⅲ同源蛋白与STSV2衣壳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30页 |
3. 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4页 |
总结 | 第132-133页 |
展望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1-152页 |
附件 | 第152-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