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对嵌入式全虚拟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1.3 本文的贡献和创新 | 第17页 |
| 1.4 后续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2页 |
| 2.1 虚拟化技术理论 | 第19-23页 |
| 2.1.1 虚拟化分类 | 第19-22页 |
| 2.1.2 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 第22-23页 |
| 2.2 ARM全虚拟化技术 | 第23-28页 |
| 2.2.1 ARM的虚拟化扩展 | 第24-26页 |
| 2.2.2 ARM中断控制器GIC的虚拟化扩展 | 第26-27页 |
| 2.2.3 System MMU简介 | 第27-28页 |
| 2.3 全虚拟化平台分析 | 第28-30页 |
| 2.4 VCPU调度技术 | 第30-31页 |
| 2.5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Xen-ARM的全虚拟化技术分析 | 第32-55页 |
| 3.1 Xen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 3.2 Xen的CPU虚拟化 | 第33-40页 |
| 3.2.1 Xen的CPU指令虚拟化 | 第33-35页 |
| 3.2.2 Xen的VCPU调度 | 第35-40页 |
| 3.2.2.1 Xen的调度框架 | 第36-38页 |
| 3.2.2.2 Xen的Credit2调度算法 | 第38-40页 |
| 3.3 Xen的内存管理和内存虚拟化 | 第40-44页 |
| 3.3.1 Xen的内存管理 | 第40-41页 |
| 3.3.2 Xen-ARM的内存虚拟化 | 第41-44页 |
| 3.4 Xen的中断管理和中断虚拟化分析 | 第44-48页 |
| 3.4.1 Xen-ARM的中断管理 | 第44-45页 |
| 3.4.2 Xen-ARM的中断虚拟化 | 第45-48页 |
| 3.5 Xen的设备虚拟化分析 | 第48-52页 |
| 3.5.1 Xen的半虚拟化设备驱动模型 | 第49-50页 |
| 3.5.2 Xen的设备直通模型 | 第50-52页 |
| 3.6 Xen的时钟虚拟化 | 第52-54页 |
| 3.7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78页 |
| 4.1 多嵌入式操作系统框架设计 | 第55-56页 |
| 4.2 多嵌入式操作系统框架下的客户OS实现 | 第56-61页 |
| 4.2.1 移植RTOS到Xen-ARM平台 | 第57-58页 |
| 4.2.2 RTOS内核镜像装载器的实现 | 第58-61页 |
| 4.3 Xen-ARM在实时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61-65页 |
| 4.3.1 Xen的VCPU调度算法对实时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 4.3.2 Xen的中断处理对实时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 4.4 基于Xen-ARM的多层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实时性优化 | 第65-71页 |
| 4.4.1 基于静态优先级的多核可抢占VCPU调度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69页 |
| 4.4.2 对Xen中断处理的改进与实现 | 第69-71页 |
| 4.5 RTOS设备虚拟化的设计和实现 | 第71-77页 |
| 4.5.1 基于半虚拟化技术的设备虚拟化的实现 | 第72-76页 |
| 4.5.2 设备直通的实现 | 第76-77页 |
| 4.6 本章小节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78-85页 |
| 5.1 测试环境 | 第78页 |
| 5.2 多操作系统平台功能测试 | 第78-80页 |
| 5.2.1 RTEMS的运行测试 | 第78-79页 |
| 5.2.2 RTEMS的设备可用性测试 | 第79-80页 |
| 5.3 RTOS的实时性测试 | 第80-84页 |
| 5.3.1 RTOS任务响应时间测试 | 第81-82页 |
| 5.3.2 RTOS中断响应时间测试 | 第82-84页 |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85-86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85页 |
| 6.2 内容展望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