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分析 | 第16-30页 |
第一节 汉川善书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 第16-20页 |
一、汉川善书的起源 | 第16-17页 |
二、汉川善书的当代发展 | 第17-18页 |
三、汉川善书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汉川善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 | 第20-26页 |
一、汉川善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交融性 | 第20-22页 |
二、汉川善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性养成的一致性 | 第22-24页 |
三、汉川善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形式的互通性 | 第24-26页 |
第三节 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向作用 | 第26-30页 |
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化 | 第26-28页 |
二、促进汉川善书的传承发展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反思 | 第30-43页 |
第一节 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概述 | 第31-35页 |
一、建立汉川善书传习所 | 第31-33页 |
二、鼓励和支持善书爱好者参加各类文化活动 | 第33-34页 |
三、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材的善本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效 | 第35-40页 |
一、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 | 第35-37页 |
二、有效引领了社会风气 | 第37-39页 |
三、提高了群众道德素养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困境 | 第40-43页 |
一、善书宣讲力量不足 | 第40-41页 |
二、传播形式单一 | 第41页 |
三、受众中青少年较少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机制及启示34 | 第43-53页 |
第一节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机制 | 第43-47页 |
一、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创新..34 | 第43-44页 |
二、依托汉川善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创新..35 | 第44-46页 |
三、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提升依托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的路径创新 | 第47-53页 |
一、结合实际,创新内容 | 第47-49页 |
二、利用现代传媒,创新传播形式 | 第49-50页 |
三、开发文化产业,创新传统载体 | 第50-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附录1 | 第54-59页 |
附录2 | 第59-65页 |
附录3 | 第65-66页 |
附录4 | 第66-67页 |
附录5 | 第67-10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后记 | 第105-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