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2-14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页 |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2页 |
2.1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保障性住房 | 第14-15页 |
2.1.2 保障性住房融资 | 第15-16页 |
2.2 保障房建设融资的主要模式和特征 | 第16-18页 |
2.2.1 当前我国保障房建设融资的主要模式 | 第16-17页 |
2.2.2 当前我国保障房建设融资困境及出路 | 第17-18页 |
2.3 保障房建设融资管控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3.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8-19页 |
2.3.2 项目区分理论 | 第19页 |
2.3.3 项目融资理论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域外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融资经验借鉴 | 第22-28页 |
3.1 美国:融资主体向市场化转变 | 第22-23页 |
3.2 德国:推住房储蓄助集资建房 | 第23-24页 |
3.3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 | 第24-25页 |
3.4 日本:公营住房 | 第25-26页 |
3.5 域外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融资经验的启示意义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天津市保障房建设融资分析及管控对策 | 第28-46页 |
4.1 天津市保障房建设概况 | 第28-30页 |
4.1.1 天津市保障房类型 | 第28页 |
4.1.2 天津市保障房建设情况 | 第28-30页 |
4.2 天津市保障房建设融资构成及现行管控方式 | 第30-33页 |
4.2.1 融资构成 | 第30-32页 |
4.2.2 现行管控方式 | 第32-33页 |
4.3 天津市保障房建设融资管控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4.4 影响天津市保障房建设融资管控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4.5 天津市保障房建设融资框架设计 | 第35-40页 |
4.5.1 融资环境分析 | 第35-36页 |
4.5.2 确定融资模式 | 第36页 |
4.5.3 组建融资主体公司 | 第36-38页 |
4.5.4 完善现代融资模式 | 第38-39页 |
4.5.5 拓宽融资渠道 | 第39-40页 |
4.6 天津市保障房建设融资流程优化 | 第40-42页 |
4.6.1 项目前期准备 | 第40页 |
4.6.2 项目合同确定 | 第40-41页 |
4.6.3 项目建设 | 第41页 |
4.6.4 项目移交 | 第41-42页 |
4.7 天津市保障房建设融资改进建议 | 第42-46页 |
4.7.1 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 | 第42页 |
4.7.2 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 第42-43页 |
4.7.3 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 第43页 |
4.7.4 进一步运用新型的金融工具来支持保障房建设 | 第43-44页 |
4.7.5 进一步创新的完善商业银行保障房信贷激励政策 | 第44页 |
4.7.6 进一步发挥国有大中型开发商对保障房建设主力军作用 | 第44-45页 |
4.7.7 进一步吸引民间资本加入保障房建设融资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