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中外比较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1.4.2 比较分析法 | 第19页 |
1.4.3 案例研究法 | 第19页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2 医养结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21-25页 |
2.1.1 长期护理 | 第21-22页 |
2.1.2 医养结合 | 第22-24页 |
2.1.3 养老服务 | 第24页 |
2.1.4 社会福利 | 第24-25页 |
2.2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5-27页 |
2.2.1 公平与效率理论 | 第25页 |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25-27页 |
3 医养结合的中国实践 | 第27-44页 |
3.1 医养结合的产生 | 第27-28页 |
3.2 医养结合的现状 | 第28-39页 |
3.2.1 医养结合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2.2 居家养老中的医养结合 | 第29-32页 |
3.2.3 机构养老中的医养结合 | 第32-39页 |
3.3 医养结合优劣势的SWOT分析 | 第39-44页 |
3.3.1 医养结合的优势 | 第39-40页 |
3.3.2 医养结合的劣势 | 第40-42页 |
3.3.3 医养结合发展面临的机遇 | 第42-43页 |
3.3.4 医养结合发展面临的威胁 | 第43-44页 |
4 国外"医养结合"的经验 | 第44-65页 |
4.1 英国 | 第44-47页 |
4.1.1 英国"医养结合"的现状 | 第44-46页 |
4.1.2 英国"医养结合"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4.2 丹麦 | 第47-51页 |
4.2.1 丹麦"医养结合"的现状 | 第47-50页 |
4.2.2 丹麦"医养结合"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4.3 日本 | 第51-60页 |
4.3.1 日本"医养结合"的现状 | 第52-59页 |
4.3.2 日本"医养结合"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4.4 德国 | 第60-65页 |
4.4.1 德国"医养结合"的现状 | 第60-63页 |
4.4.2 德国"医养结合"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63-65页 |
5 医养结合中外比较 | 第65-74页 |
5.1 制度概况对比 | 第65-69页 |
5.1.1 理念 | 第65-66页 |
5.1.2 老龄化趋势 | 第66-67页 |
5.1.3 概念界定和功能划分 | 第67-68页 |
5.1.4 小结 | 第68-69页 |
5.2 运营项目对比 | 第69-72页 |
5.2.1 医疗费用 | 第69页 |
5.2.2 护理人员 | 第69-70页 |
5.2.3 护理床位 | 第70-71页 |
5.2.4 护理教育 | 第71-72页 |
5.2.5 小结 | 第72页 |
5.3 公平性分析 | 第72-74页 |
6 医养结合中外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 第74-81页 |
6.1 理念的创新 | 第74-75页 |
6.1.1 确立公平、互助的原则 | 第74页 |
6.1.2 强调医养的统一性、连续性 | 第74页 |
6.1.3 尊重自我选择的权利 | 第74-75页 |
6.2 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和配套措施 | 第75-76页 |
6.2.1 完善医养结合法律法规 | 第75页 |
6.2.2 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 | 第75-76页 |
6.3 完善医养划分标准和服务内容 | 第76-78页 |
6.3.1 制定划分医养的标准 | 第76-77页 |
6.3.2 扩展服务内容 | 第77-78页 |
6.4 政府引导下的资源整合 | 第78-79页 |
6.4.1 资金整合 | 第78页 |
6.4.2 人力整合 | 第78-79页 |
6.4.3 服务整合 | 第79页 |
6.4.4 信息整合 | 第79页 |
6.5 完善评估监督体系 | 第79-81页 |
结束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