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1 DREB转录因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水稻叶倾角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BR调控途径 | 第12-14页 |
1.2.2 IAA调控途径 | 第14-15页 |
1.2.3 GA调控途径 | 第15-16页 |
1.2.4 其他调控途径 | 第16-17页 |
1.3 酵母双杂交技术 | 第17-18页 |
1.3.1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原理 | 第17-18页 |
1.3.2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优势与缺陷 | 第18页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0-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1.4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30页 |
2.2.1 转录因子OsDREBA5-1 CDS区PCR扩增 | 第21-22页 |
2.2.2 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2-25页 |
2.2.3 pGBKT7-OsDREBA5-1转化酵母及毒性、自激活检测 | 第25-27页 |
2.2.4 AbA~r抗性浓度的筛选 | 第27页 |
2.2.5 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猎物蛋白的杂交筛选 | 第27页 |
2.2.6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X-α-gal显色反应 | 第27-28页 |
2.2.7 酵母质粒的提取 | 第28页 |
2.2.8 酵母质粒PCR | 第28页 |
2.2.9 酵母质粒在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的转化 | 第28-29页 |
2.2.10 阳性克隆的回转验证 | 第29页 |
2.2.11 阳性克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0-49页 |
3.1 结果 | 第30-47页 |
3.1.1 OsDREBA5-1 CDS区的扩增和诱饵载体pGBKT7-OsDREBA5-1的构建 | 第30页 |
3.1.2 融合表达载体pGBKT7-OsDREBA5-1、pGBKT7-f1、pGBKT7-f2、pGBKT7-f3、pGBKT7-f4、pGBKT7-f5、pGBKT7-f6的构建 | 第30-31页 |
3.1.3 重组诱饵质粒的毒性以及自激活检测 | 第31-32页 |
3.1.4 AbA~r抗性浓度的筛选 | 第32-33页 |
3.1.5 酵母双杂交镜检结果 | 第33页 |
3.1.6 筛选与诱饵蛋白pGBKT7-f2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33-34页 |
3.1.7 阳性克隆文库质粒PCR扩增 | 第34-35页 |
3.1.8 阳性克隆回转验证 | 第35页 |
3.1.9 阳性克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47页 |
3.2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及下一步计划 | 第49-51页 |
4.1 结论 | 第49-50页 |
4.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