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人工湿地+生态塘耦合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1章 绪论第16-22页
    1.1 引言第16-18页
    1.2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2.1 课题的来源第18页
        1.2.2 研究的背景第18-19页
        1.2.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路线第19-22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2章 生态净化技术与水质评价概述第22-30页
    2.1 人工湿地第22-23页
        2.1.1 人工湿地的定义第22页
        2.1.2 人工湿地的分类第22-23页
    2.2 稳定塘第23-25页
        2.2.1 稳定塘的定义第23-24页
        2.2.2 稳定塘的分类第24-25页
    2.3 人工湿地+生态塘组合净化主体第25-27页
    2.4 人工湿地+生态塘组合技术的应用第27页
    2.5 水质评价综述第27-30页
        2.5.1 水质评价概念及分类第27-28页
        2.5.2 水质评价主要工作内容第28页
        2.5.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30页
第3章 生态塘净化实验第30-46页
    3.1 实验介绍第30-34页
        3.1.1 实验概述第30页
        3.1.2 实验设备材料第30-33页
        3.1.3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1.4 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第34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3.2.1 不同沉水植物对营养盐的耐受程度比较第34-40页
        3.2.2 不同生态塘的复氧速率第40-41页
        3.2.3 不同生态塘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第41-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垂直流人工湿地+生态塘中试研究第46-68页
    4.1 中试研究简介第46页
    4.2 中试系统的设计第46-48页
        4.2.1 可行性分析第46-47页
        4.2.2 人工湿地+生态塘主体设计第47-48页
    4.3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4.3.1 试验装置的构建第48-49页
        4.3.2 采样点布设第49-50页
        4.3.3 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第50页
        4.3.4 数据处理方法第50页
    4.4 去除效果研究第50-57页
        4.4.1 水力条件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0-53页
        4.4.2 温度对组合工艺去除污染物的影响第53-56页
        4.4.3 不同点位间污染物净化效果的比较第56-57页
    4.5 运行效果评价第57-65页
        4.5.1 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第57-58页
        4.5.2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第58-59页
        4.5.3 富营养化评价第59-60页
        4.5.4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60-65页
    4.6 系统的效益评价第65-66页
        4.6.1 环境效益第65-66页
        4.6.2 社会效益第66页
        4.6.3 经济效益第66页
    4.7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5.1 结论第68-70页
    5.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病原菌分布的尾水棑海安全研究
下一篇: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场N2O产生途径及微生物学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