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基于视知觉量化的西蜀园林空间关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1 研究对象第12-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2 研究框架第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2页
    2.1 相关名词界定第16-20页
        2.1.1 视知觉第16-17页
        2.1.2 比例与尺度第17-18页
        2.1.3 空间与空间关系第18-20页
    2.2 西蜀园林研究现状及问题第20-22页
        2.2.1 研究现状第20-21页
        2.2.2 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3. 视知觉空间的相关理论阐述第22-27页
    3.1 中国古代传统空间营造第22-25页
        3.1.1 中国古代哲学在西蜀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体现第22-24页
        3.1.2 中国古代空间设计理论第24-25页
    3.2 格式塔理论第25-26页
    3.3 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第26-27页
    3.4 外部空间模数理论第27页
    3.5 小结第27页
4. 西蜀园林空间量化分析第27-71页
    4.1 西蜀园林空间的平面布局及量化第28-54页
        4.1.1 西蜀园林平面布局特点——礼制、秩序与美的和谐统一第28-31页
        4.1.2 西蜀园林平面空间要素分析第31-47页
        4.1.3 西蜀园林平面布局量化第47-54页
    4.2 西蜀园林空间的角度分析第54-71页
        4.2.1 平面角度分析第54-65页
        4.2.2 立面角度分析第65-71页
5. 园林空间序列研究第71-81页
    5.1 路径的量化分析第71-76页
        5.1.1 道路的功能与布局第71-72页
        5.1.2 路径的量化第72-76页
    5.2 空间序列中内、外过渡关系第76-79页
        5.2.1 空间序列中内外关系研究范围的界定第77页
        5.2.2 空间序列中内外关系的类型第77-79页
    5.3 空间序列关系第79-81页
6. 结语与讨论第81-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慢食主义”的可食用景观在都市空间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乐山财富广场和海棠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