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论题界定 | 第15-16页 |
1.4.1 商业中心区的界定 | 第15页 |
1.4.2 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 | 第19-27页 |
2.1 环境行为学理论阐释 | 第19-22页 |
2.1.1 环境行为学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环境行为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1.3 人、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开放空间阐释 | 第22-26页 |
2.2.1 城市商业中心区的概念 | 第22页 |
2.2.2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3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概述 | 第23-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环境行为学与公共空间设计的关系 | 第27-32页 |
3.1 行为与公共空间设计的必然联系 | 第27页 |
3.2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需求 | 第27-29页 |
3.2.1 整体性需求 | 第27-28页 |
3.2.2 可达性需求 | 第28页 |
3.2.3 舒适度的需求 | 第28-29页 |
3.3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 | 第29-30页 |
3.4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模式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 第32-37页 |
4.1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要素 | 第32-33页 |
4.2 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当下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 第33-34页 |
4.3 环境行为学对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启示 | 第34-36页 |
4.3.1 实用性 | 第34-35页 |
4.3.2 宜人性 | 第35页 |
4.3.3 领域性 | 第35页 |
4.3.4 私密性 | 第35页 |
4.3.5 公共性 | 第35-3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乐山市财富广场和海棠公园现状调查研究 | 第37-69页 |
5.1 调查的方法、对象及时间 | 第37-41页 |
5.1.1 调查的对象及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37-39页 |
5.1.2 调查的时间 | 第39页 |
5.1.3 调查方法 | 第39-41页 |
5.2 场地情况分类概述 | 第41-47页 |
5.2.1 嘉瑞财富广场场地情况概述 | 第41-44页 |
5.2.2 海棠公园场地情况概述 | 第44-47页 |
5.3 实地调查分析 | 第47-62页 |
5.3.1 调查问卷回收结果 | 第47-48页 |
5.3.2 使用者基础信息分析 | 第48-52页 |
5.3.3 使用者行为需求分析 | 第52-55页 |
5.3.4 使用者行为地图分析 | 第55-61页 |
5.3.5 使用者满意度评价分析 | 第61-62页 |
5.4 调查结果分析与改善建议 | 第62-68页 |
5.4.2 尺度规模 | 第65页 |
5.4.3 绿化环境 | 第65-66页 |
5.4.4 小品及服务设施 | 第66-67页 |
5.4.5 零食与销售 | 第67-68页 |
5.4.6 地域特色 | 第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1 乐山嘉瑞财富广场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 第75-77页 |
附录2 乐山海棠公园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 第77-78页 |